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廣東省累計出口空調2416萬臺,價值4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增長49.1%和45.4%;出口平均價格為每臺177.6美元,下跌2.5%。今年1-10月經廣東省出口空調量升價跌的主要原因有: 一、全球經濟回暖以及對拉美、南亞等新興市場的有效開拓,帶來出口增長。空調產品出口增長的原因首先是美國、日本、歐盟等主要出口市場逐漸擺脫金融危機陰影,需求趨旺,出口量穩步增長;其次是對拉美等新興市場的開拓效果明顯。前10個月,我國對拉丁美洲和對印度出口空調均同比猛增1.4倍,遠高于同期全省空調出口總體增幅,有效開拓了出口空間。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對巴西出口更是激增2倍,巴西超越歐盟成為第三大出口市場,而隨著2014年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奧運會的臨近,巴西空調市場需求仍有大幅增長空間。 二、國家“節能惠民”等一系列政策對空調價格下調產生了正面的影響。2010年對空調等家電行業而言可以稱為“政策年”,在“節能惠民”、“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政策的影響下,空調企業更注重效能和價格對培育消費群體的影響。同時,變頻空調的進一步普及也使得其價格更加“親民”。在國內市場上的價格競爭必然也對出口價格產生相應的影響。 雖然目前我國空調行業穩步發展,但仍存在以下問題不容忽視: 一、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壓縮企業利潤空間。作為空調主要原材料的銅和鋁從2009年下半年以來價格持續走高,11月10日,上海現貨銅報價66450-66800元/噸,鋁報價16600-16640元/噸,與3個月前相比分別上漲了大約8600元/噸和1300元/噸。同時,空調壓縮機價格也從2010年3月開始數次漲價,進一步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 二、制冷空調行業的盈利能力普遍出現負增長。從上市公司半年報數據來看,今年銷售額相對上年度出現明顯增長是客觀的,但是企業普遍的盈利水平下滑也是顯而易見的。從毛利率水平看,整體空調行業的平均毛利率為20.42%,較上年度僅增長5.04%。5.04%的毛利率增長幅度大大低于銷售額44.99%的增長幅度。表明市場的擴大,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犧牲經營質量的前提之下,盈利能力堪憂。 三、國內新能效標準的正式實施和國外貿易壁壘的增多,給企業轉型和出口帶來了壓力。2010年6月1日起,我國定頻空調能效新標準開始實施,在新能耗標準已經實施后,中國空調行業目前庫存保有量在900萬臺以上,這無疑為空調行業背上了沉重包袱。此外,貿易壁壘增多加大出口壓力。美國能源署日前公布了包括空調在內的5項產品新的節能標準,該標準將于2012年正式生效,屆時占對美國出口量6成以上的4、5級能效的低能效空調將退出美國市場。內外標準的提升均給空調企業的轉型和發展帶來壓力和挑戰。 為此建議:一是空調企業要認清空調能效標準將日益嚴苛的方向,積極適應海外市場變化要求,更新產品生產理念,積極應對各種貿易壁壘帶來的挑戰;二是注重對海外市場的戰略布局,持續加強與海外經銷商在渠道上的戰略合作,積累優質的客戶資源和優勢市場,同時進一步開拓新興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三是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在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的形勢下,從過去單一的“價格戰”,調整到重視“品牌戰”、“服務戰”,將力量投入到產品技術的研發和創新上,從價格競爭轉向產品和技術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