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我國自主研發首臺板式制冰蓄冰空調在京完成測試 |
(時間:2010-12-6 10:02:50) |
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臺板式制冰蓄冰空調在京完成測試,比傳統蓄冰空調節能40%以上。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投入運行的蓄冰空調建筑項目只有70多家,還不到市場份額的5%。專家表示,蓄冰空調的全面推廣可明顯降低北京電網的夏季高峰負荷,但由于安裝成本較高,還需要相關配套政策的鼓勵。 一個企業夏季共省電費7萬多元 此前,國內蓄冰空調市場主要被進口廠商把控。由中機遠雄蓄能公司自主研發的板式制冰蓄冰空調,生產成本只有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一。蓄冰空調又稱蓄冷空調,在電力負荷很低的夜間采用制冷機制冰,將冷量以冰的方式儲存起來;在電力負荷較高的白天,即用電高峰期,再把儲存的冷量釋放出來達到制冷效果。 中機遠雄技術人員劉楷介紹,傳統蓄冰空調采用靜態制冰的方式,在冰槽中制出30毫米以上厚度的冰層,但制冰過程中冰層逐漸加厚,熱阻升高,能耗也大幅提升。板式制冰技術則采用動態制冰方式,冰槽上部不銹鋼板上的冰層厚度不會超過9毫米,超過9毫米,就自動融冰,落入冰槽下部形成冰水混合物,這樣制冰過程中的能耗大幅降低。 國電生物發電集團的總部辦公樓,總面積8000多平方米,今年已經試用自主研發的板式制冰蓄冰空調,每天運行費用700多元,比過去節省43%,整個夏季共節省電費7萬多元。 初安投資費用比傳統空調高10% 北京制冷協會專家蘇秦表示,蓄冰空調節能環保優勢突出,減輕電網高峰負荷的同時,也避免了氟利昂制冷對大氣的破壞。不過,蓄冰空調由蓄冰設備、冷水機組、暖通設備、自控系統等組成,安裝復雜,需要方案設計、施工質量等多環節的技術保證,總體安裝成本一直難以降低,這成為妨礙蓄冰空調推廣的重要原因。 “初次安裝投資的花費要比傳統空調高出10%到20%。”中機遠雄銷售負責人張云川介紹,通常,這部分安裝成本需要5至7年才能從電費節省中回收,影響用戶安裝蓄冰空調的積極性。如果改用板式制冰蓄冰空調,安裝費回收周期可以縮短到3年以內。 普及還需更多配套政策扶持 筆者了解到,本市實施多年的低谷電價政策對推廣蓄冰空調發揮了重要作用,白天用電高峰期的電價為1.21元/度,而低谷電價只有0.316元/度。此外,市發改委節能減排相關補貼政策規定,電力消耗從高峰期轉到低谷期每千瓦負荷補貼500元,這也有利于推動蓄冰空調的普及。目前,國貿二期、中關村廣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70多個蓄冰空調建筑項目,已初步發揮節能示范效應。 “總體看,北京蓄冰空調普及度還是太低,一方面市場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另一方面,安裝環節還需要有配套政策鼓勵用戶選擇蓄冰空調。”張云川介紹,目前北京對水源、地源熱泵空調系統項目,每平方米給予30元和50元的補貼,而節能效果更突出、安裝成本也更高的蓄冰空調,還沒有類似補貼政策。 今年7月5日到7月29日,持續高溫天氣給北京電網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從1435.4萬千瓦到1666萬千瓦,電網負荷一路飆升,短短一個月連續7次刷新歷史紀錄。這期間,電網壓力最大的時段是早8時至11時和晚17時至22時,如果半夜制冰的蓄冰空調進一步推廣,將使北京夏季電網負荷明顯降低。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