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等離子市場,國產品牌比外資品牌占優勢
就在業界看好國內彩電品牌發展勢頭之時,國產彩電的窘境再次被殘酷的數據踢曝。日前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國內重點城市平板電視市場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隨著外資品牌對國內三四級市場的不斷發力,國產品牌在三四級城市的優勢受到強烈沖擊,上半年國產與外資的銷量占比為3∶7,國產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創新低,彩電廠商的銷售額也出現持續下降。值得肯定的是,國產等離子成為新的亮點,銷售量首超50%。
國產老地盤遭“搶食”
外資品牌自今年開始在國內市場改變策略,將版圖擴大至三四級市場,就在業內還在質疑該戰略的市場可行性時,上半年的報告數據已顯示出外資品牌的市場影響力。
“報告”數據指出,上半年,外資在三四級城市液晶電視銷售量占有率分別提高了15.8%和15.3%,業內人士預測,這個勢頭還會伴隨下半年銷售高峰的到來得到進一步的鞏固。事實上,隨著一級市場的飽和,三四級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也一直被外資所窺視,而隨著家電連鎖渠道地盤的擴大,外資品牌只要調整好同渠道之間關系,三四級城市也將順利成為其目標市場。
國產品牌在一二級液晶電視市場受到進口品牌的擠壓,三四級市場優勢又在逐步丟失,整體市場份額滑落變成無法避免的現實。2008年上半年,進入液晶電視銷售量前10名品牌中,國產品牌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個;銷售量、銷售額占有率分別比去年同期下降10%和10.6%,排行前10國產品牌銷售量、銷售額占有比例僅為32%和24.5%,截止今年6月,該市場占有率水平創國產品牌占有率新低。
外資齊齊賠本賺吆喝
此外,受到外資品牌價格大幅度調整和銷售渠道的壓力,上半年平板彩電整體價格的迅速回落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液晶平均降價幅度在13%左右,外資的降價幅度卻遠高于此,不計血本的價格大戰是造成銷售額增幅趨緩的關鍵原因,也直接影響企業的贏利水平。”國家信息中心市場處處長蔡瑩分析指出,外資品牌價格調整幅度明顯高于平均價格變動幅度,有些重點規格的零售價格的調整甚至到了“不惜血本,賠本賺吆喝”的地步。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外資品牌在重點尺寸46、47、52寸規格段刻意提高價格調整幅度,分別每臺降價比平均下降水平高1800元、4090元和3386元,盡管因此有些品牌自身也在虧損,但降幅依然不減。“上半年液晶電視的價格調整特征是由外資品牌主動發起,目的仍然是盡快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和擠壓國產品牌市場份額。”業內人士指出。
不過,由于上游產業鏈的缺失,國產品牌在價格戰中往往是傷的最重者。此次,國產品牌銷售額占有率下降幅度遠遠高于銷售量下降幅度,數據顯示,2008年上半年國產品牌與外資品牌銷售量、銷售額占有率之差達到24%和40%,其中銷售額占有率下滑幅度幾乎是銷售量的2倍,與外資品牌銷售額的差距也在進一步擴大,這也將帶來國產品牌巨大的贏利壓力。
等離子迅速回歸
值得關注的是,國產品牌等離子的迅速回歸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在液晶方面的頹勢。“報告”指出,國產等離子的銷售量市場占有率明顯提升,首次超過了50%。
數據顯示,在銷售量排行前10名品牌中,國產品牌占有率由2007年上半年的24.8%迅速提升為2008年上半年的55.46%,是去年同期的2.24倍。業內人士指出,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的提升也惠及多個品牌,已經形成了一個由長虹領軍的國產品牌集合,給進口品牌造成了強大壓力。
“上半年國產品牌等離子電視銷售量比例明顯提升,得益于32寸等離子電視的開發和迅速市場化。”蔡瑩分析認為,國產品牌從今年開始集中精力研制和推廣32寸等離子電視,價格優勢使其一經推出便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截止到6月,32寸等離子電視占整體等離子電視銷售量比例已達到43.6%,成為占有比例最大的一塊。
據悉,目前在重點城市等離子32寸電視的品牌構成中,國產品牌占有絕對壟斷優勢,長虹、海信、康佳、海爾、創維5大品牌在這個規格的銷售量市場占有率達到97.51%,國產品牌集體優勢體現非常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