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暖通】蒙古喀左縣推廣地下水源熱泵技術 實現冬暖夏涼 |
(時間:2010-9-20 8:56:53) |
2009年,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正式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縣。 1年后,喀左縣成功建成了一些“新型空調系統”,該系統的“能源”取自地下水———喀左的地下水從此可以供暖、制冷,而且具有環保和低耗能等諸多優點。 喀左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后,應用推廣地下水源熱泵技術,為小縣城帶來實惠 靠地下水即可實現冬暖夏涼 幾乎不用任何能源就能夠供暖和制冷 “現在我們這里的一些商場、學校和辦公樓,夏天不用開空調就有冷氣;冬天取暖,也不用再燒煤和啟動空調。供暖和制冷用的都是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既環保,又方便。”記者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采訪時,聽到許多居民這樣自豪地介紹。 “地下水源熱泵”既能吹冷氣還能取暖?帶著疑問和好奇,記者去到相關部門一探究竟。 據了解,該縣經貿委綜合樓是較先使用這種“地下水源熱泵技術”的辦公樓之一。在樓內的地下室里,記者看到了兩臺正在運行的機組,既沒有想象中機器運行時產生的噪音,也沒有任何異味。 喀左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張振東介紹說,這就是地下水源熱泵機組。記者見到,在機組控制臺的液晶顯示屏上顯示著地下水的出水溫度、回水溫度、室內溫度等實時數據。在現場,只有一位工作人員在巡視,他說:“整套設備都由電腦控制,幾乎不用人工操作。” 很難想象,這就是一座3萬平方米大樓冬暖夏涼的“制造者”,而且它幾乎不需要任何能源,最多只是抽水機在抽取地下水時需要一些電。 據介紹,自2009年以來,喀左縣申報實施地下水源熱泵技術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共有19個,面積近39萬平方米。 目前,喀左縣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喀左縣經貿委綜合樓、喀左縣商貿購物廣場和喀左縣東晟花園小區等6個項目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保證四季溫度適宜而且零排放無污染 地下水源熱泵運行中不產生任何污染,沒有燃燒、沒有排煙,也沒有廢棄物,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也無需遠距離輸送熱量,非常適合在居民區、學校和商場里應用。 在喀左縣2010年可再生能源建筑項目中,記者發現學校的數量占到了接近一半。據介紹,現在喀左地下水源熱泵應用項目的建設重點就是縣內的各中小學校園。喀左縣第四高中、第三初中、第四初中、第五小學、白塔子中心小學、東哨中心小學等一大批項目都已完成水資源論證考察工作,紛紛開工建設。 張振東表示,在學校里安裝地下水源熱泵設備,不僅可以保證教室和寢室四季溫度適宜,還可免除因傳統供暖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污染,因而可以更好地保證師生的身體健康,學生們的上課環境也將更為舒適。 地下水源熱泵機組通過電腦來調控教室和寢室內的溫度,溫度過高或者過低時,機組便自動提供冷氣或熱氣。夏天,當學生進入教室上課,室溫升高時,電腦會自動調節降低室溫;而到了冬天,晚上教室內無人時,機組便進入待機狀態,這樣就避免了傳統暖氣24小時供熱所帶來的能源浪費。 此外,因為地下水源熱泵系統既可供暖又可制冷,一機多用,一套系統替換了原來的鍋爐和空調兩套裝置系統,節約了建設成本,節省了大量的能量和資源,真是好處多多。 “一機三用”優點多但投資較大滯緩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共建筑和住宅的供暖及制冷水平正在越來越為大眾所重視。燃煤鍋爐以前一直是傳統的供熱設備,但這種取暖方式不僅能源利用率低,還會給大氣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因而正在逐漸被淘汰。 喀左縣是一座小城鎮,周邊沒有大型發電廠,一直以來供暖都是依靠小型燃煤鍋爐或空調,不僅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而且能源浪費多,經濟成本較高。 2009年,喀左縣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后,大力推進了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在建筑上的應用。究其原因,這也與喀左的地理和自然資源特點是分不開的。喀左地處大凌河畔,地下水資源豐富,而且其地下水的溫度一年四季都保持在12℃左右,這就為該縣推行地下水源熱泵技術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應該說,地下水源熱泵是一種在技術上和經濟上都具有較大優勢的解決供熱與制冷問題的新設備。 它具有“一機三用”的特點: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以及全年提供生活熱水。使用地下水源熱泵技術,沒有燃燒過程,對周圍環境無污染排放;也無需使用冷卻塔,沒有外掛機,不向周圍環境排熱,無熱島效應,還沒有噪音;全程采用電腦控制,性能穩定,自動控制程度高,可無人值守等等。 在維護成本上,地下水源熱泵空調系統也非常節省。它十分耐用,機械運動部件很少,所有的部件不是埋在地下便是安裝在室內,地下部件一般可保證使用50年,地上部件可保證使用30年。 當然,地下水源熱泵技術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一次性投資費用偏高,對地下水資源也有一定的要求,這些是影響這種新技術普遍推廣的不利因素。 所以,喀左在推廣地下水源熱泵技術的過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已經日臻成熟,但還并不為多數人所熟知,人們對于這樣的新鮮事物經常是抱著觀望的態度,不會輕易接受。 另外,地下水源熱泵前期安裝、調試設備所用資金較多,正常情況下收回成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很多商場、單位和住宅小區不愿安裝。而且,一項新技術在剛剛實用時,也必然會遇到不被理解甚至被懷疑的情況,有的用戶因為擔心冬天供暖質量,要求安裝方事先寫下保證書。 在喀左縣成為國家可再生能源示范縣之后,使用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得到了國家一定額度的補貼,這樣一來,地下水源熱泵技術在喀左縣的推廣和應用自然加快了。 期待技術進步成本下降示范作用將帶動推廣 喀左縣成為可再生能源示范縣后,國家拿出專項資金作為該縣開展可再生能源項目的補貼,同時要求各示范縣的可再生能源建筑項目必須在3年內達到30萬平方米。目前喀左縣已經完成了這一要求標準,并將超額完成任務。 喀左縣方面預計,從2009年到2011年,3年內該縣可再生能源建筑將達到40萬平方米。 喀左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王丙川介紹說,地下水源熱泵技術不但解決了喀左供熱能力有限、供熱方式單一的難題,而且在這項技術的推廣使用過程中,還切實達到了節約煤炭,減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的環保目標,真可謂一舉多得。 截至今年8月,喀左縣30%的新建和在建工程都采用了可再生能源技術,這些建筑每年可節約標準煤9600噸,減排二氧化碳5880噸,減排二氧化硫60噸,減排粉塵35噸。 王丙川認為,在已建成的地下水源熱泵項目的引領示范作用下,同時隨著該項技術的不斷進步與成熟,使用成本繼續降低,人們一定會逐漸加深對它的認識與了解,主動接受這項新技術,最終使這項技術徹底得到傳統市場的認可。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