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企業技術自主創新 助中國空調稱雄全球 |
(時間:2010-7-21 10:21:00) |
低碳經濟呼喚核心科技,而掌握核心科技的唯一途徑是自主創新。格力電器近日發布最新研發的三大自主科技:新一代G-Matrik(G10)低頻控制技術、新型超高效定速壓縮機和高效離心式冷水機組,分別應用在變頻空調、中央空調和定頻空調領域。 中國空調行業專家張彥斌表示,一旦中國掌握了變頻核心技術,中國就可以真正稱雄全球空調行業。 具規模優勢乏核心技術 中國家電業在全球已經相對領先,而空調行業更是家電中的佼佼者。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全球空調需求約5000—6000萬臺左右,而中國生產的占4000—5000萬臺。全球80—90%的空調在中國制造,我國已具備了極大規模的制造能力,并因此獲得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在技術上,我們卻一直落后于日本、美國。 空調行業至關重要的兩項核心技術:壓縮機和控制器都掌握在日本和美國手里,也正是這兩項技術的缺失,在全球我們做不到絕對的產品壟斷,利潤率也大大低于外資品牌。 外資企業空調利潤高,主要是品牌、核心技術、采購成本和上游產業的緊密關系優勢等的綜合體現,憑借核心技術的壟斷,目前空調的高端產品都出自日系企業,如大金、三菱、東芝等。據了解,目前,外資品牌銷售50萬臺空調的利潤要高于國內志高、奧克斯等企業銷售150—200萬臺空調的利潤。 業內專家認為,中國企業若想圖謀高端市場,改變低利潤甚至不掙錢的狀況,技術創新是繞不過去的門檻。 變頻空調已經是空調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在變頻空調領域,目前國內的海爾、美的、格力、志高等企業都有自主創新變頻空調技術,但都不屬于核心技術范疇。他們改變現狀的努力之一是先后與外資企業進行合作,不同層面地涉足核心技術。 美的和東芝成立了美芝壓縮機公司。海爾和日本三菱重工的合作,也是在學習三菱的技術和工藝,借助他們的技術,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而格力與大金的合作,使格力在上游領域前進了一步,將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除了家用變頻空調,商用空調也給國內空調企業帶來很好的創新機遇。 統計數據顯示,2009年,商用空調和家用空調的銷售量比例是1∶9,2009年,大金商用空調銷售額50多億元,美的34億元,格力20億元左右,海爾10億元左右,志高7—8億元。目前格力、美的、海爾三家企業銷售總和已超50%。 國內中央空調企業大多是家用空調企業延伸而來,如格力、美的等企業,他們雖是中央空調的挑戰者和后來者,但是擁有營銷家用空調的豐富經驗,比傳統做中央空調企業做得好,市場策略也更加靈活。 專家表示,變頻空調和中央空調給國內空調企業帶來絕佳的創新機遇,一旦我國空調企業通過自主創新掌握空調產業的核心技術,加上制造規模上的優勢,中國空調將稱霸全球。 自主創新才能掌握核心技術 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表示:“靠購買技術只能買到國外已經淘汰的技術,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 只有走自主創新的中國創造之路,才能掌握核心技術。”格力此次發布的三大核心技術,都代表了國際空調領域的領先水平,憑借強大的科研實力,格力已經成為國家制冷技術的前沿陣地。 本輪經濟危機以來,政府、企業界和學界呼吁加大科技投入,用自主創新提升企業的根本競爭力,以期在后危機時代的國際產業鏈分工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但很多企業在創新時,仍集中在簡單和低端環節的創新,在真正需要下大力氣,大投入的核心研發上仍相對不足。 專家認為,這種情況的形成部分是由于低價策略的市場容量仍然存在,部分是由于核心科技的研發需要長期和大量的經費投入。與強化基礎研發,核心科技研發的模式相比,簡單的模仿與營銷導向短期見效更快,對很多中國制造業更具有誘惑力。 但格力給我們展現了一條不同的道路。雖然這家全球最大的空調巨頭已經擁有中國空調領域最多的研發人員,實驗室和專利技術,但在研發上,仍繼續大量投入,尤其是在基礎和核心科技領域。本次發布的三大核心科技更是綜合應用了多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一舉超越美日等競爭對手,達到全球領先的位置。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