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中央財政延續節能空調補貼政策并做出適當調整 |
(時間:2010-5-24 9:16:18) |
實施一年成效顯著,中央財政延續節能空調補貼政策并做出適當調整。 “綠色風”勁吹空調市場 在運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能效空調11個月后,5月5日,財政部公布了《關于調整高效節能空調推廣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高效節能空調補貼標準從原來的300-850元調整為150-250元,推廣時間從2010年6月1日起再延長一年。新政篇幅不長,信息量卻不小。 “扶上馬,送一程” 除了惠民補貼政策再續一年以外,新政策中引人關注的是,空調新能效標準的實施對政策調整帶來的變化,及由此帶來的補貼標準調整的問題。財政部發布的通知上也稱,此次調整是“為進一步推廣使用高效節能空調,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成效,與新修訂的《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國家標準(以下簡稱“新能效標準”)相銜接”。據了解,新能效標準將定頻空調能效等級由之前的五級,重新限定為三級,現行的一、二級能效標準分別將成為新標準中的二、三級能效產品,能效指標提高了20%以上,高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所有國家空調能效指標要求。更加節能的產品則定為新的一級能效產品。而此前的三、四、五級產品將全部退出歷史舞臺,“綠色”空調成為當仁不讓的市場主角。按照國家節能惠民工程的相關規定,新能效標準將于6月1日同步施行,屆時只有一、二級的空調產品可獲得補貼。 我國空調能效準入門檻是否已具備由原來的五級提升到二級的條件?就此業內相關權威人士表示,空調行業對房間空調器能效標準升級換代問題的爭論長達五年,普遍認為其中存在較大困難。他表示,通過近一年財政補貼政策的實施推動,高效節能空調市場占有率由此前的5%一躍達到了50%,徹底改變了我國低能效空調消費占市場主導的局面,迫使低能效產品退出市場,帶動空調產品整體能效水平提高了15%。企業對節能技術和先進工藝的研發明顯加強,技術環境逐漸升級,產品能效指標不斷提升,能效標準升級已經具備了成熟的內、外部條件。 該人士還表示,由于近一年政策推廣已經大幅拉動了企業高能效空調的生產和銷售,高能效空調在得到規模生產后,企業提高了整體技術水平,落后產能得到了淘汰,生產成本已經大幅下降。實施新能效標準后,每一級空調檔次之間成本差別也不會很大。因此,調整后的中央財政補貼標準仍然能有效分擔企業為落實新能效標準而面臨的生產、研發成本增加的壓力,以保持各能效等級產品結構均衡,保障企業“不吃虧”。可以說是“扶上馬,送一程”。政策調整中還提到,2010年6月1日后,將推廣產品額定制冷量調整為7500W(含)以下的分體式房間空調,業內人士指出,此次調整取消了原來額定制冷量的上限為14000W的補貼標準,7500W的制冷量完全可以適應普通消費者的使用需求,可見政策調整完全是符合實際,呼應低碳、惠民主題的。 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初步測算,隨著高效節能空調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若用5年時間實現在用的低能效空調全部更換為高效節能空調,每年將節電45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萬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在《通知》中首次提及推廣變頻空調,不禁讓人猜想到,也許變頻空調的補貼政策也將隨后推出,“研究適時推廣變頻空調”讓國內一些已經在變頻推廣領域具有優勢的企業摩拳擦掌。相關人士則認為,定速空調補貼力度的減小,也讓變頻空調與定速空調的價差得到進一步縮小,因此,此次政策調整本身對變頻空調的推廣銷售就是重大利好。相關人士也透露,受之前政策帶動,屬于市場高端的變頻空調銷售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變頻空調在國內將迎來一輪新的發展良機。 “小手推動大轉盤” 對于能效標準和補貼政策的調整,相關企業大多表示出積極態度。他們認為,在財政補貼的推動下,目前企業生產已經基本轉向高能效空調生產領域,生產條件成熟,企業生產成本壓力得到極大化解,同時認為這是產業升級帶來的必然反應,經調整后的補貼標準完全可以彌補成本變化。 蘇寧電器(002024)集團副總裁凌國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節能空調惠民工程以后更重要的考量在于“促進節能減排和拉動產業升級”。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空調行業始終以價格和產量為競爭點,以外觀、外圍輔助功能為賣點。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倡導節能為主流的發展方向,一方面促使企業改變研發方向,推動節能技術不斷創新,提高了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迫使企業改變了營銷策略,一些主流的空調生產企業已經停止生產四、五級能效的空調,主推高效節能產品,使高端消費轉變為大眾消費,優化了產品結構,有力推動了我國空調產品轉型升級,促進了行業升級,這正是發揮了財政補貼“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這一政策撬動作用是十分明顯的,”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主任助理曹寧表示,政府補貼促使節能空調產品價格大幅下降,企業也紛紛在國家補貼基礎上進行了讓利,雙重價格優惠使得多年來限制高效節能空調大規模推廣應用的價格瓶頸被一舉打破。高效節能空調的平均售價由每臺3000-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與四、五級能效產品價格基本持平。空調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為能效標準升級創造了環境,整個行業呈現出良好的技術升級換代態勢。 在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激勵政策的引導下,去年下半年國內空調市場迅速回暖,行業走出了“先抑后揚”的趨勢,其中高效節能空調的銷售井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從財政部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兌付高效節能空調補貼近40億元,推廣高效節能空調近1000萬臺。 據有關部門保守估計,僅去年推廣的高效節能空調,就可以使老百姓年節約電費7.5億元,空調壽命周期內節約電費75億元。 曹寧表示,“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所取得的顯著效果充分證明了其成功的政策設計和高效的推廣思路,在國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曹寧所指的是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企業的補貼方式,這使企業和地方政府生產和政策配套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在國內,地方積極制定了配套補貼政策,如上海市實施的地方補貼政策,并參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對變頻空調給予了財政補貼。同時,“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是由國家組織實施的高效節能產品推廣,政策實施使全社會形成了生產、購買、使用高效節能產品的良好氛圍,增強了消費者節能減排意識,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導作用。 “財政補貼拉動了空調產業的升級換代,高能效空調市場占有率的大幅提高,使得生產成本下降,銷售利潤可觀。因此,即將實施的新補貼標準不會產生太大影響。”曹寧很有信心地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