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CCTV-2《智造中國 調研一“線”》欄目走進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探尋中國第一個“燈塔工廠”背后的綠色低碳秘訣。視頻中,記者在互聯工廠體驗了智能化柔性生產線、行業最大4500RT測試臺等諸多領先科技,并走進青島地鐵6號線實地體驗其智慧節能效果,讓用戶直觀感受到“中國智造”綠色低碳方案的引領性。

“燈塔工廠”好在哪兒?看效率和品質
不同于家用電器,商用中央空調往往應用于寫字樓、商場等場所,系統較復雜,生產工序達到了上百道,導致整體生產周期長達數月。而在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在當前訂單爆滿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做到最快35天交付產品,這與超級產線背后的智能化改造密不可分。
記者在探廠過程中了解到,中央空調主機內最多需安裝上千根換熱銅管。銅管與空調腔體之間沒有任何焊接和粘合,而是通過膨脹變形來完成固定與密封。這就意味著銅管脹接的好壞,將直接決定這臺主機會不會泄露制冷劑。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借助物聯網技術,用機械臂來完成脹管工作,不僅時間由原來人工的2小時縮短至45分鐘,而且通過人工智能視覺檢測技術,做到了空調主機零泄漏。
其實,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里的創新科技不止于此,僅視頻中展示的生產線就已獲得專利達100多項。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生產線上很多工段名稱都是以人名標注,這是因為這些創新技術來自于海爾創客。比如記者身旁的“榮杰檢測工位”,通過創新升級,將原來需要人工操作十多次的檢測效率提高50%,并且保證了出廠產品零泄漏,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

生產的設備有何優勢?看創新科技
目前,該互聯工廠承擔著磁、氣懸浮中央空調等節能設備的生產任務。其中,海爾氣懸浮空調通過應用自主研發的壓縮機,比傳統螺桿機節能超50%,制冷效能可達6.8。這意味著用1000瓦的電量,能夠產生6800瓦的制冷量,相當于3500多臺家用壁掛空調的冷量。
那么,氣懸浮中央空調為何如此節能?其重點就在于壓縮機中應用的空氣動力學技術。就像我們熟知的飛機機翼通過上下空氣流動的速度不同所產生的浮力,它就運用了同樣的原理。而海爾氣懸浮空調應用的自主研發的靜壓懸浮技術,相比于行業的動壓懸浮實現了先浮后轉,消除了啟停過程的摩擦,真正實現了0摩擦運轉,做到了能效的進一步提升。
盡管應用了行業領先科技,每一臺設備在出廠前,也還是要經過全方位的檢測。記者看到,工廠內正在運轉的氣懸浮中央空調正在做發貨前的最后檢測。記者在空調上立了一枚硬幣,紋絲不動,這也驗證了氣懸浮運行平穩的特點。目前,海爾中央空調互聯工廠擁有全球最大4500RT中央空調檢測平臺,加之全流程自動化生產,實現了用戶需求的大規模定制。

這些設備用在哪兒?看用戶樣板
經過道道工序、層層檢測,超級生產線下線的產品,又會用在何處呢?目前,僅海爾磁氣懸浮中央空調就已累計打造樣板超5000+,并落地酒店、醫院、工業生產、商業地產、數據中心、軌道交通等各大行業,成為用戶智慧節能首選。
當前正在加速建設的青島地鐵6號線,就應用了海爾智慧樓宇解決方案。施工方負責人蘇寶柱提到,線路開通后每日客流量預估過萬,但高峰期與低峰期人流差距大,需要滿足節能性、穩定性及空調負荷的自動調節。此外,項目方還對機組占地面積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夠在確保整體效果的同時,省掉冷卻塔等空間資源。
了解到用戶需求后,海爾智慧樓宇最終給出了以蒸發冷磁懸浮中央空調為核心的智控節能解決方案。蒸發冷磁懸浮中央空調將冷凝器和冷卻塔合二為一,取消地面冷卻塔,不僅節省了占地面積,還做到了高效率、低能耗。此外,智控方案不僅做到了無人值守,還通過地鐵群控和風水聯動系統解決了負荷變化大、穩定性要求高的問題,并采用算法使空調控制處于最優的節能策略中,進一步提升了節能效果。

綜上來看,從促進工廠智能化升級,到打造世界級制造基地,海爾智慧樓宇始終站在國家戰略發展浪潮下,牢牢把握智能化、綠色化鮮明導向,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智能工廠技改升級,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智造”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