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相關節目聚焦中國智能家電行業發展,以家電龍頭企業海爾為代表,展現中國智能家電發展新氣象、全球引領新趨勢。
全球引領,中國家電加速迎蝶變
在節目中展示了這樣一組數據:2022年我國家電行業主營業務收入高達1.75萬億元,其中智能家電占比快速上升。
除了良好的收入形勢,中國家電變遷的新景象也同樣令人欣喜:從手動開啟單個智能家電到進門一鍵啟動全屋智能系統;從傳統洗衣機到可自動檢測衣服重量、材質的智能洗衣機……可以看出,當下中國家電變得越來越智能化。
隨著智能家電的不斷普及和深入,中國品牌不斷崛起,并越來越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今年,中國家電研究院針對15種主要家電品牌開展評價活動,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品類中,受中國消費者青睞的均是國產品牌。前十名中,空調均是國產品牌,冰箱、洗衣機有7個國產品牌,儲水式熱水器僅1個國外品牌上榜。
其實,中國家電品牌與消費者一直都是“雙向奔赴”。正如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院長劉挺所說,“中國的企業,更貼近中國的消費者,中國的消費者痛點在哪?它最能理解。”以海爾為例,為幫助用戶全面烘干大件衣物,同時避免烘干過度導致縮水的問題,海爾首創3D透視烘干技術;為了給用戶提供更好的睡眠體驗,海爾基于睡眠曲線開發適合睡眠的臥室空調。
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微表示,中國家電不僅解決了生活中的棘手問題,還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增強大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中國家電從市場出發,又造福大眾,成功在家電賽道跑出創新加速度。
雙向驅動,中國家電領跑的密碼
如今,中國的家電貿易份額占全球38%,而傲人成績的背后是中國家電在市場和科技驅動下的不輟耕耘。
在“市場驅動”時代,我國家電市場由供給驅動轉變為需求驅動。企業因時而變,基于用戶需求洞察進行科技的研發、落地。以海爾為例,為了做真正落到實處的用戶洞察,海爾打造HOPE創新生態平臺,構建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高質量交互通道,在全球范圍內成立“海爾榮譽用戶研發組”,及時收集用戶需求,快速推進問題解決。比如,針對火鍋店老板對空調的耐高溫需求,海爾研制出搭載涼芯橋科技的“火鍋空調”,62℃環境下不停機;基于泰國用戶使用場景推出的自清潔空調,針對日本用戶推出的超薄大容量冰箱……對全球用戶需求的滿足也讓海爾在全球市場贏得不錯的口碑。

除了市場的方向指引,還要科技創新做支撐,為中國家電的向上發展突破障礙。在攻克“卡脖子”關鍵技術上,國家和企業齊發力。2021年,由工信部牽頭,以海爾、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等行業骨干力量為單位,組建了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總經理王曄表示,國創中心的使命和定位,就是補短板,鍛長板,解決企業不愿做但從行業來說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多方力量匯聚下,目前中國家電業在技術上已完成從跟跑到并跑,進入到領跑新階段,并將持續深耕無人區。一方面,夯實技術底座,原創持續引領。以海爾為例,目前累計有200余項原創科技,包括全球首創3D透視烘干技術等,不僅解決用戶生活痛點,還突破行業科技邊界。另一方面,技術創新轉化為專利,成為帶領全球行業創新的重要標桿,持續滿足對高品質、智能化、綠色化等健康消費的升級需求。
放眼全球,以人為本,求新求變,這是中國家電行業成功的密碼。目前我國生產的冰箱冷柜、洗衣機比重,約為全球的55%以上,空調在全球產量的比重80%以上,這意味著,全球每賣出一百臺空調,就有80臺是由中國的家電企業生產。這種領先的背后,離不開中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更離不開的是中國家電企業對用戶需求的深入洞察以及原創科技自立自強的始終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