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億元=? 從GOOGLE上搜索關于“11億”的新聞條目達77,400,000條。有“廣州爛尾樓被11億元收購”,還有“某博覽會交易額達11億元”。在家電行業里,這個數字則意味著——目前全國共擁有3000萬臺平板電視、每臺電視每天工作4小時,每年將多消耗21.9億千瓦時的電;按5毛錢一度電的居民用電價格來計算,每年將多支出約11億元的電費。因為大小差不多的CRT與平板電視相比,平板電視比CRT要多耗50瓦電。 這僅是單單平板電視一項的數字,如果換成空調其多消耗的數字則更為可觀。節能減排不是新話題,早在2007年開始國家已經開始提出,而作為用電大戶,家電行業從2005年3月就開始對空調,冰箱等產品要求加貼能效標識。家電廠家們也從數年前就開始展開高效節能型產品的研發。據最近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2009年節能減排工作安排的通知精神:要求加大宣傳力度,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節能減排已經開始深入到社會上的方方面面。 節能減排:從國策深入到廠家 從2005年到現在,中國的能效標識加貼已經從當初冰箱,空調,洗衣機這幾大類大家電產品貼到了電磁爐,燃氣熱水器這些小家電。據透露目前微波爐,電風扇等小家電的產品的能效標識產品目錄和平板電視能效標準正在制定當中。 
2009年中國家電節能明星產品評選發布會
在最近2009年中國家電節能明星產品評選發布會上,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彭妍妍表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通過文本備案能效標識管理的企業一共是2020家,通過文本備案的產品達到了76876個型號的產品。備案涉及到的產品15類,如果依據計劃實施的,明年估計會突破20類產品實施能效標識。主要的用能產品都已經有了能效標準和能效標識的規范。 除了在標識制度上加快進展之外,國家在財政補貼,刺激內需方面也作出“偏心之舉”——據介紹在國家計劃補貼的十類產品里主要包括了空調、冰箱、洗衣機、平板電視、微波爐、電飯鍋、電磁爐、熱水器、電腦顯示器、電機等十類產品里規定必須一、二級節能產品才能進行實施補貼。一級能效的空調補貼最高可達850元。在全國大范圍開設的家電下鄉項目里,也規定了必須是三級能效空調才能“下鄉”。國家不但從教育宣傳方面開展“節能減速排全民行動”,從刺激消費,激勵廠家方面也加大了對節能的家電產品進行了補貼與支持。 受大方向的指引,我國家電廠家一致將目光鎖定了節能產品上。格蘭仕從今年5月份開始就喊響了“消滅電老虎,淘汰三、四、五”的口號,將旗下主力鎖定了定頻二級能效空調,而海爾則繼續力推高效節能空調,格力,美的,海信則全力推廣變頻空調,大幅調高旗下高能效空調產品的比例。擁有節能,超低噪音,可變水流,高脫水轉速等優點的變頻洗衣機毫無疑問地獲得了洗衣機廠家們的青睞。比普通LCD電視有效節能達30%以上的超薄的LED背光源電視吸引住了中外彩電商的眼光。 據2009年中國家電節能研討會上發布的榜單:海爾,美的,海信,三星,夏普,索尼,三洋,新飛,櫻花等家電廠家的20多款獲得了中國家電節能明星產品的稱號。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們的家電廠家將做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節能減排:從家電廠家深入到消費 從來自各大空調廠家的數據顯示:旗下高能效空調的銷售占比達到40%左右,而今年新上市的空調產品基本全部都向二能以上能效和變頻空調這些高能效的產品看齊。且不說節能惠民工程里所有都是二級能效以上的產品,家電下鄉里的中標的空調產品,雖說三級能效空調是門檻,但是廠家們基本都集中火力在二級能效產品上,某些品牌空調中標30款,有21款就是二級能效以上空調。據中怡康總監彭煜表示:在2007年二級以上能效空調與變頻空調的市場占有率總和只有12%左右,但是到了2009年8月份,在國家政策以及廣大廠家的合力推動之下,高能效空調已經達到了29%,其中二級以上的高能效定頻空調為220萬臺,變頻空調達到了201萬臺。據中怡康預計2009全年變頻空調銷售將達337萬臺,而定頻高能效533萬臺,市場規模在870萬臺左右,將占到空調銷售的四成。節能產品將在2010年從銷售量的規模超越低能效的產品市場總量。 高效節能產品在2009年里不但從銷量有了質的提升,而且在價格上也有了最明顯的飛躍。據數據顯示高能效空調在2009年初的時候小1P的均價高達3195元,讓人望而生畏,而當時五級能效的空調卻在借機清庫存,“999元空調扛回家”的口號到處都是,均價1070元。但是而到了8月份,這些高能效空調的價格急劇下降了一千多元,均價只有1856元,而小一匹的低能效空調的均價在1568元,正是這個差不多相當于前兩年五級能效空調特價機的價位以及廠家采用明顯減少高能效與低能效產品的價格差距的策略推動了整個高能效空調產品的快速普及。 從消費者的接受角度看來,用原來5級能效空調的價格就要可以買到高能效的空調,不但在購買的時候省下了一筆,而且還能在以后每年的電費上面省下一大筆錢。在國策,廠家,消費者三方的合力推動之下,家電產品節能化已是不可更改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