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全球首臺能感應會說話智能空調誕生 |
(時間:2015-8-4 14:33:37) |
產業透視 每年7月31 日是中國空調業當年冷凍年的最后一天,8月 1 日則開啟次年冷凍年歷程。就在剛剛過去的新舊冷凍年交替的幾天時間里,中國空調市場出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現象:一邊是格力聯手國美電器于7月30日至8月3 日再次挑起空調價格戰,引發美的、志高、海爾、海信等各大空調品牌加入價格戰;另一邊是格蘭仕 8月1 日再次推出全球首臺能感應會說話的智能空調。 記者采訪發現,向智能化空調轉型升級的空調品牌并非格蘭仕一家。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國內制造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形勢下,空調企業只有忍住劇烈陣痛降價清庫存、去產能,向節能化智能化空調轉型升級,才可能實現自我拯救。 價格約談頂不住企業“天量”庫存壓力 “本周末買空調有大著數,空調8.5折優惠!”7月31日下午,記者在幾大家電賣場看到,各品牌專柜掛出降價優惠的紅色價格標簽牌。原來,7月30日至8月3日,格力與國美電器再度挑起價格戰,“空調一姐”董明珠公開表示:“這次格力在國美賣的空調,就是行業最低價,沒有之一。”格力此舉立馬引發行業多個品牌跟進應戰,空調零售市場頓時降價聲一片。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格力此次大幅度降價的機型多是能效三級的高能耗機型,對能效一級二級的節能機型卻基本不降價。有賣場人士對記者坦言,格力此次降價是迫于庫存量太大、1400億元年度銷售目標的重重壓力。“董明珠當年與小米掌門人雷軍公開對賭,為了實現諾言而不斷加大產能,而從格力每次挑起空調價格戰都是只對能效三級機型降價的做法來看,格力的庫存量以高能耗的能效三級產品居多,凸顯其‘船大難調頭’。” 其實并不僅僅格力出現產品庫存壓力。中怡康數據顯示,今年1-7月份全國空調產量10003.9萬臺,空調銷量為3194萬臺,雖然銷量同比增長9.4%,但銷售總量僅占總產量的31.82%。這意味著全國空調庫存量達到6000萬臺以上。“今年3月空調價格戰之后,所有空調廠家都被國家發改委進行價格約談,但現在再次發生價格戰,顯然,政府的價格約談頂不住空調企業的天量庫存壓力。”一位賣場高管人士對記者如是說。 全球首臺能感應會說話智能空調誕生 8月1日下午,就在各大空調品牌在賣場“打”得不可開交的同時,格蘭仕在其中山生產基地低調推出全球第一臺能感應會說話的智能空調。“親愛的,開空調”,格蘭仕空調中國市場銷售總監甘建國打開手機微信進入格蘭仕微信公眾號,找到這臺家電設備的對應編號,然后對著手機說出這句話,這時,墻上的格蘭仕智能變頻空調自動打開。 甘建國向記者表示,從8月1日起,格蘭仕空調產品將全面實現智能化,從基本的WIFI連接到產品功能的擴充,自動加濕、自動空氣凈化、空氣質量自動提醒等,再到產品與產品的互聯互通。 記者采訪多家企業發現,向智能空調轉型的品牌并不僅是格蘭仕,比如,格力宣布發布智能手機布局物聯網,美的宣布與小米合作推出智能空調,海信向炫轉智能空調轉型,志高也在推智能空調。顯然,中國空調企業都在悄悄向智能化轉型。 那么,空調企業能否通過向智能化轉型戰略實現自我拯救?家電產業分析師梁振鵬認為,家具、家電、IT 通訊等產品都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環節,如何使智能空調與家庭其他設備更好地融合、互通,的確是空調企業未來探索的方向。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張新也較看好空調企業智能化轉型,他甚至認為“這是中國空調行業繼變頻之后又一個大革命。”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王雷理事長向記者表示,在互聯網+的時代,中國家電業的發展趨勢有兩個,一是智能化,只有更好地解決消費者的需求痛點,才能獲得市場份額;另一個是節能化,節能環保是當今全球制造業技術進步的一個熱點,更是中國制造技術進步的永恒主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