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貴陽市地源熱泵技術開創建筑節能新模式 |
(時間:2015-4-20 11:08:43) |
近年來,我市充分利用淺層地能資源豐富這一優勢,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及建設,率先在全省推廣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開創了建筑節能工作推進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引導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80多萬平方米,即將建成集中供熱制冷面積達20萬平方米。 “為提高市民居住舒適度,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我們把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作為工作重點。”市住建局建筑節能科秦勇說,銅仁城區河水環繞,下轄區縣大都是江河穿城而過,對河水源熱泵這一可再生能源建筑技術的應用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加強推廣可再生能源建筑的應用,我市先后編制了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專項規劃、示范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暫行辦法、示范項目評審辦法、發展綠色建筑管理辦法等條例,促其規范、健康發展。 據了解,自2011年開始實施該項技術以來,我市先后有南長城大酒店、寶鑫酒店、江華酒店、錦江賓館、銅仁職院圖書館、碧江區政府辦公樓主樓等大型建筑通過了河水源熱泵中央空調技術改造。截至2014年底,全市節能建筑竣工項目120余個,建筑面積達115萬平方米,驗收合格率達95%。2012年通過省級驗收的南長城大酒店河水源熱泵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項目就是其中一個典型,其工作原理是夏季將建筑物中熱量轉移到水源中,冬季則從水源中提取熱量。該項目建成后,年運行費用與普通空調相比節約約120萬元。按照國家節能標準,相當于每年節約635.87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93.77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902噸、煙塵排放量6.445噸。 在錦江賓館機房內,一套河水源熱泵中央空調設備日夜不停地運轉著。該賓館動力工程部總監吳展平告訴記者,使用該技術每月平均可節約電費30%。 “地源熱泵技術是目前能源利用率最高、經濟效益最優、環境效益最好的供暖制冷空調技術,可廣泛應用于商業樓宇、公共建筑、住宅公寓、農村新型社區建設等,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秦勇說,目前我市正針對新建小區利用再生能源集中供熱制冷進行積極探索研究,只要小區入住率達70%,均可大力推行節能建筑建設。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全市共引導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80多萬平方米,即將建成集中供熱制冷面積達20萬平方米,將節約耗電量12000多萬千瓦時/年,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煙塵等廢棄物排放量16000噸/年,總節約能耗45%以上。 地源熱泵技術是我市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轉型升級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近年來,我市在思南和碧江開展地源熱泵技術項目試點,取得良好成效。通過有益嘗試,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面積逐漸增大,這一技術的應用,將為我市節能減排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據悉,在2013—2014年度工作考核中,我市地源熱泵技術連續兩年被省住建廳評為全省創新獎。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