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產品畸低價格中標難保質量和服務 |
(時間:2014-6-26 9:46:33) |
"政府采購空調產品成交價格太低,企業實在不堪重負!"這成為大多數供應商參與政府采購市場最直觀的感受。對此,筆者詢問政府采購是否存在低價中標的問題。得到的回答是:規模效益是政府采購項目的優勢所在,產品成交價格低于市場價格在所難免,屬于情理之中,但是也不排除個別項目企業賠本賺吆喝的情況。總之,政府采購市場屬于微利市場。在這種市場環境中,產品質量將如何保證? 最高限價低于市場價格 目前,政府采購空調項目大多采用綜合評分法,即將投標企業資信、業績、投標產品質量、售后服務、價格等各項因素作為評價的基礎,綜合評選出最佳投標方案。為了控制產品價格,不少采購代理機構對空調產品實行最高限價,要求企業在限價之內對投標產品進行報價。據了解,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國采中心")空調批量集中采購項目、廈門大宗貨物采購項目以及江蘇省省級行政機關空調批量集中采購項目均對空調產品實行最高限價。 一般而言,產品限價根據市場情況參照同款或者同型號產品價格而定,或多或少。從三個項目最高限價看,國采中心空調批量集采項目最高限價略高于市場價格,而廈門大宗貨物采購和江蘇空調批量集中采購項目的最高限價均低于市場平均價格。 從成交價格看,產品中標價格往往僅比最高限價或者預算價格的一半略高。某企業負責人透露,企業報價構成由三部分組成:產品的出廠價格、后期安裝維保費用和運營商利潤。"報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企業能否中標,報價稍高就很難獲得供貨機會。" 犧牲質量壓縮生產成本 依據相關規定,貨物項目的"價格"指標分值最高的權重可達到60%,而服務項目的"價格"指標分值權重也可達到30%。這意味著貨物采購價格分從30分到60分之間都是合法的。在具體的評分標準中,空調采購項目產品價格分一般在45~55分,但是往往涉及價格的分值遠遠不止這些,有些項目涉及價格的分值高達75%。投標報價的重要性可見一斑。企業壓低報價也成為增加中標的籌碼。 然而,以較低的價格購買的產品真的省錢嗎?招標中,一些企業為了中標,會不斷通過降價達到中標目的。從表面上看,此種方式是給采購人帶來了更多的讓利。但有些供應商在低價中標后,會抬高服務價格,從長遠考慮,低價中標未必就能節省資金。 "隨著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提升,產品生產成本也水漲船高,而政府采購項目預算有限,如果想要壓低整機生產成本和售價,就有可能以犧牲產品工藝與質量為代價。" 某投標供應商坦言,企業要生存,只能犧牲質量,采用價格較低的材料進行生產,從非價格因素尋求平衡。 應合理評分規范中標價格 對于如何避免這種因價格過低而犧牲產品質量的問題,國采中心、福建省政府采購中心積極探索解決的辦法,包括淡化價格、完善技術評分標準等。對此,上海市政府采購中心馬正紅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因此建議將設備全生命周期成本和質量成本結合起來,尋求兩者的最佳結合點。 馬正紅認為,綜合評分法設定因素和權重時,既不能過于突出技術指標,淡化價格因素,造成高價中標,也不能過于突出價格因素,淡化技術指標,一味追求最低價中標。 他建議,空調采購項目評標標準的制定應當科學化,對評標因素的權重賦值要合理,不能按常規的思維去給評標指標進行賦值。在空調政府采購項目的具體操作實踐中,既不能過分凸顯價格指標的地位,也不能過分削弱價格指標的地位,要綜合考慮價格、性能、技術、服務、維保、信譽、經營業績等,既要避免高價中標現象,也不能一味追求低價中標。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