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暖通】山東榮成大力推廣海水源熱泵技術應用 |
(時間:2013-7-3 10:15:17) |
“以海水源熱泵為依托,同時加大太陽能、風能等應用,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結合舊村改造,力爭給居民帶來切切實實的好處,使可再生能源工作更上一個臺階。”日前,山東省榮成市城鄉建設局建管處的王學強對記者表示。 作為山東半島最東端的沿海城市,榮成市三面環海、一面接陸,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占山東省的1/6,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縣級市之一,擁有石島港、龍眼港兩個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豐富的海水資源不僅帶來了優美的風景和豐富的水產,也為可再生能源應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海水能當暖氣用 在崖頭街道碌對島小區,一位居民告訴記者:“我們家里用的是靠海水供暖的空調,特別暖和,如果總開著能達到26℃,平時我嫌太熱,就定在23℃。”記者了解到,這個小區是通過海水源熱泵技術轉換海水熱量來供暖的,而且這種“海水空調”吹出來的風不干燥,讓人感覺很舒服。每個屋還都設有單獨的溫控器,可以隨意控制溫度。這是一種新型的綠色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不僅冬天可以供暖,夏天還可以制冷。“熱泵技術就是利用熱泵機組在可再生能源,比如海水、地下水或空氣,與建筑物之間來回‘搬運’能量。冬天,吸收這些能量供給建筑物實現供暖;夏天,釋放建筑物能量實現制冷。”提供這項服務的工程商負責人張靖雨介紹說。 張靖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榮成市已有約6000戶民宅、酒店應用了熱泵節能技術供暖,供暖總面積達到65.4萬平方米,每年可節省煤炭8000余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達到7000噸。“沒有燃燒的過程,所以就不存在這些污染性的氣體。假如全市能全面推廣,每年可節省標準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3萬噸。” 多管齊下全面開花 榮成市有海洋能、淺層地熱能、太陽能及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應用條件優越、發展空間巨大。多年來,榮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節能減排以及民生工作,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還可以節約和替代大量常規化能源,而且可以廣泛用于農村民房、農村中小學校、農村衛生院等公共建筑供暖設施改造,進一步改善民生環境。自2006年《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戰略目標以來,榮成市在太陽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等領域的新型綠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熱泵技術走在前列 據了解,在熱泵技術應用方面,目前,榮成市共有建筑應用地源熱泵技術項目14項,主要涉及農村居民住宅及部分大型公寓酒店項目。目前,榮成市已完成既有建筑供熱計量及節能改造52萬平方米,已竣工太陽能光熱利用面積約4萬平方米,在建和擬建太陽能光熱應用建筑面積約214萬平方米,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建筑可再生能源的推廣應用。 河口村舊村改造工程是國內首例空氣源熱泵技術供暖項目,建筑面積7000平方米。項目初投資每平方米65元、總投資45.5萬元,自2010年投入運行后每年可節省費用約12.6萬元,預計三年半后收回成本。項目采用模塊結構,靈活形成不同的機組容量,居民區每棟樓配置獨立系統,極大地節省了區內管網配套數量。總建筑面積8萬平方米的湖悅成山小區是威海市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項目,螺桿高效水源熱泵機組冬季供熱能效比COP高達4.6,采用大溫差小流量地下水采集與換熱技術,可節省地下水抽取量,較少水泵投入和能耗;采用回灌技術,確保100%地下水回灌。“通過不斷的努力與探索,我市可再生能源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我們也將探索各種形式的應用,加強技術的創新和項目優化,切實推進可再生能源工作的開展。”王學強的期待溢于言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