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家電】松下收購三洋或引發業內并購大潮 |
(時間:2008/11/11 9:09:16) |
賽迪網訊北京時間11月10日《商業周刊》文章指出,經過媒體一周的傳聞報道,全球最大消費電子廠商松下終于在11月7日宣布了它打算收購競爭對手三洋電子的計劃。
收購三洋之后,新公司的市值將達到1110億美元以上,但是這項收購交易的許多細節問題尚未敲定。在未來幾周內,松下和三洋的官員將公布雙方公司全球業務的整合計劃,涉及到的領域包括半導體芯片、電視機和太陽能電池等等。松下總裁Ohtsubo在與三洋首席執行官SeiichiroSano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現在的商業環境很糟糕,我們沒辦法保持我們之前希望的發展速度。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增長。”
這項收購交易將是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上規模最大的一項收購交易。至于松下的這項舉動是否會引發業界的新一輪并購熱潮以及廠商之間的合作,目前尚無法確定。日本的許多技術廠商如先鋒一直不愿意被大型廠商吞并,它們選擇通過彼此之間的合作來共同抵抗經濟衰退。
松下和三洋的官員們表示,他們已經就某些事宜達成了共識,比如暫時保留三洋為獨立品牌等。松下可能要花很大的工夫來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有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就是這項交易的價格問題。松下必須與三洋的三位大股東即高盛、大和證券以及住友財團三井銀行坐下來好好協商。這三家大股東在2006年1月份拿出了26億美元的資金將三洋從破產的邊緣挽救了回來,之后又幫助三洋扭轉了下滑的局面。它們擁有43億可轉換優先股,相當于三洋70%的股份。分析師們認為,要想收購三洋,松下可能要拿出40億到90億的資金才行。
松下總裁FumioOhtsubo已經表示,公司將動用100億美元的現金資本。他表示,至少要收購三洋的大部分股份。三洋目前正處于三年發展計劃的中期,Ohtsubo或許會面臨一定的壓力,他必須讓普通投資者有機會把股票賣出。三大股東要想讓三洋扭虧為盈,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代價。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到松下是否能夠成功收購三洋。
松下希望獲得三洋在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等兩個關鍵領域的專業技術。三洋是全球最大的可再充電電池供應商,許多筆記本電腦、手機和其他便攜式設備都使用著三洋公司的電池產品。NikkoCiti的分析師KotaEzawa在本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這項業務的營收超過了38億美元,利潤率高達9%。相對而言,松下的同類業務的營收只有三洋的一半,利潤率為7%,在全球市場排名第四。
三洋為福特和本田提供混合車型所用的鎳氫電池,與大眾汽車建立了鋰電池合作關系,而松下則與豐田保持著合作關系。Ohtsubo表示,兩家公司可能會保持各自電池業務的獨立運作。但是以后兩家公司的電池業務可能會在可再充電電動汽車行業構成競爭關系。此外雙方公司還有其他一些產品存在著競爭關系。Ohtsubo表示,今后,你可能就會買到一款同時包括松下的燃料電池和三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產品。
Ohtsubo認為,三洋可以幫助松下將利潤率提高到10%。然而不利的因素是松下首先必須對三洋旗下生產電子產品、半導體芯片和家用電器的分公司進行改組。三洋預計本財年的運營利潤將只有5億美元,比去年減少34%。在上個財務年度里,三洋家用電器業務的利潤率為負2%,而松下家用電器業務的利潤率為6%。MizuhoSecurities的高級分析師RyosukeKatsura指出,三洋已經賣掉了一些分公司,比如其投資公司和手機業務部。高盛和其他投行已經完成了60%到70%的既定計劃。三洋的家用電器和半導體業務很可能會成為改組的目標。
但是沒人能夠確定松下一定可以成功。Ohtsubo在16個月以前找到一家買家愿意收購其JVC分公司的部分股權之后,實際上減輕了松下的負擔。將三洋品牌換成松下品牌也沒有任何的意義。松下剛剛在10月份重新包裝了其品牌,在家用電器產品中也采用了三洋的品牌。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