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技術創新助力中國空調業主導全球市場 |
(時間:2012-12-31 9:15:27) |
2012年12月22日,經專家組鑒定,格力“雙級增焓變頻壓縮機的研發及應用”項目再獲“國際領先”認定。在發布會上,格力電器還同步推出了三款應用“雙級變頻壓縮機”的最新產品:全能王變頻空調i尊、U尊和空氣能熱水器“御雅”。 20余位頂尖工程師,長達4年不懈探索,投入1600余萬元的研發費用,先后300余次標準試驗的反復驗證——格力又一項領先全球的原創專利技術“破繭而出”。 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黃輝表示,格力“雙級變頻壓縮機的研發及應用”項目聚集了格力變頻空調研發的最新技術成果,擁有100%的自主知識產權。其中,雙級變頻壓縮技術大大拓寬了空調的使用范圍,開辟了全新的市場領域,具有較大的推廣應用價值。 為小空調裝上“大心臟” 傳統空調采用的普通壓縮機只對空氣進行一次壓縮,雖然在常規環境下能夠正常使用,可是一旦在低溫環境制熱時,空調的制熱效率就會大幅降低,經常開機很長一段時間后依然無法達到設定溫度。 而雙級變頻壓縮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將以往壓縮機只有一次的壓縮過程升級為兩次壓縮過程,不僅使壓縮機本身負擔大大減輕,還使得每次壓縮的效率大大升高。就像跳遠一樣,加上助跑推動力的三級跳遠,往往要比立定跳遠的距離遠。傳統空調的“立定跳遠”,在極限工作條件下,往往會因為動力不足,造成“高溫制冷差低溫制熱差”的問題;雙級變頻壓縮的“三級跳遠”,通過補氣增焓的助跑力,徹底解決了制冷行業的這一難題。 “采用格力變頻雙級壓縮機后,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位參與發布現場的院士打了個形象比喻:“單級與雙級壓縮機之間的區別,就好比電腦雙核CPU與單核CPU。” 相對于普通空調正常的工作溫度只是在-7到43度之間,擁有了雙級壓縮機,好比給空調加裝了一個動力更強大的心臟,在不增加耗電量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制冷量、制熱量和能效比,-20℃時出風口溫度可達50℃,50℃時出風口溫度低于12℃。 格力電器技術研發負責人表示,雙級壓縮機為空調提供了更為強大的“心臟”,在不增加能耗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制冷量、制熱量和能效比。實現了-30℃的強勁制熱和高溫54℃的強勁制冷。嚴冬季節,制熱量可提升40%以上;酷暑季節,制冷量能夠提升35%以上。 應用了“雙級變頻壓縮機”的i尊、U尊“全能王”空調,是全球首款采用格力雙級壓縮技術的家用空調。 空調制冷、制熱的效能提升了,耗費的電量會不會隨之增加呢? 格力力求大膽突破,全能王系列空調采用1赫茲變頻技術,該技術是當今尖端變頻技術的最佳應用體現,可以讓空調壓縮機在1赫茲超低頻率下穩定運行,節能省電效果出色。據實驗對比,與相同制冷量的定頻空調比,一臺1.5匹的格力1赫茲變頻空調一年可省電約471度,省電達60%,由此節約的電費將近282元。而即便同樣是變頻空調,1赫茲超低頻平穩運行功率也更小,最低運行功率只有15瓦。 在全能王系列——U越空調外觀上設計了“智能變頻視窗”,當空調開啟后可自動檢測運行情況,并將運行頻率分低、中、高三段顯示在面板上,能讓用戶輕松地掌握空調運行狀態,節能省電一目了然。 格力“全能王”系列空調自問世以來,已擁有專利210項。在2012德國IFA展上,格力“全能王”系列空調憑借堅實的科技含量,榮獲技術創新獎,成為空調行業劃時代的產品。 “這項技術大大擴展了市場接受面,充分考慮到了高緯度和低緯度地區消費者的需求。”中國制冷空調工業協會秘書長張朝暉說,“格力在雙級壓縮技術上的一小步,是中國制冷產業在全球范圍內崛起的一大步。雙級空調壓縮機的問世意味著中國空調產業提前跨入了雙級變頻時代,讓我們全球的同行看到中國的制冷空調業又一次實實在在走在世界前列。” 追求極致,才能創造市場空間 事實上,格力電器再次“登頂”技術高峰,業內人士普遍表示“意料之中”。盤點近年來格力電器在技術領域的一再突破和不懈創新,就能看到格力成功的必然性。 2011年底,全球首臺高效直流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通過專家組的技術鑒定,多位院士表示,格力此舉攻克了中央空調領域的多項世界難題,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是迄今為止最節能的大型中央空調。 多年來,格力電器一直保持在行業“科研人員多”、“科研投入大”的記錄。2011年,格力電器的科研投入超過30億元。 作為全球制冷行業龍頭企業的掌舵者,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對創新、產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學習別人的經驗、技術不叫創新,真正的創新是自我的改變,“用產品給消費者帶來一種新的感受,甚至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為此,董明珠對格力電器技術研發部門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技術研發的思路一定要清晰;二、產品開發的概念一定要新穎,產品必須要有靈魂和內涵;三、產品的設計一定要堅持原創的、完美的、獨一無二的設計。 在很多人眼中,董明珠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對產品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把產品當成藝術品來做,不符合她要求的,就必須不斷地做修改。“有時候我們覺得可以了,但她覺得還不行。她是理想主義者,最終把很多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現實。”格力內部人士這樣評價她。 董明珠表示:“贏得市場不僅要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更要創造、引領消費者想不到的需求,唯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市場是創造出來的,從來不是靠營銷搶來的。” 正是這種創造消費者需求的超前創新意識,鑄就了如格力“全能王”系列空調和格力“御雅”空氣能熱水器這樣一些劃時代的產品。董明珠試圖貫徹一種把產品做到極致的工業精神,格力電器由此開始了從“追求很好”向“追求極致”轉變的征程。 辛勤的付出也為格力電器帶來了豐厚回報。目前,格力電器已開發出包括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在內的20大類、400個系列、7000多個品種規格的產品,申請國內外專利6000項,多次打破美、日等外資巨頭的技術壟斷,在國際制冷界贏得了廣泛的贊譽和極高的話語權。 多年來格力空調堅持不懈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在空調領域的專業專注為其逆勢飛翔插上翅膀。行業專家稱,因為格力有核心技術,就像在寒冬中穿了御寒的棉襖。 2012年,家電行業整體可能出現10%的下滑,有的企業可能下滑20%,但這正是格力逆勢擴張的好時機。 10月30日,格力電器發布2012年三季報。報告顯示,格力電器前三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實現營業總收入771.64億元,同比增長20.43%;凈利潤53.32億元,同比增長41.34%,逆勢穩健增長,發展勢頭明顯優于同行企業。憑著核心技術的助力,格力電器在空調市場需求不振、經濟環境嚴峻的情況下破冰而出,前三季度業績超出市場預期。 格力可以被模仿,但不可以被超越 不久前,世界頂級品牌服務集團WPP發布“BRANDZTM2013年中國最具價值品牌50強”排行榜,格力電器憑借“創新”這一關鍵詞,蟬聯家電細分領域前茅,成為中國最具價值的家電品牌。 有家電業內人士表示:“核心技術要掌握,自主品牌要增強。必須抓好三大創新:一個是原始創新;一個是集成創新;還有一個就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這正好與格力空調研發的變頻哲學不謀而合。格力認為,在空調研發上有“三部曲”:一是洞察消費者,確立精準的競爭優勢;二是集成創新,強化產業鏈優勢;三為體系創新,速度制勝。 董明珠強調:“格力可讓別的企業模仿,但絕不允許被超越。”她重申,“可能別人聽起來覺得我太霸道,但我還是要說。事實上,要想不讓別人超越,就必須不斷地去創新,這句話不是針對別人,而是對我們自己最苛刻的要求。” “對企業來而言,只要我的產品做到最好,就算行業出現疲軟,我的份額也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這時候消費者更加理性和有選擇性。”董明珠說,只有堅持自主創新,企業才能度過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格力,所有的產品創新都是以消費者的體驗為前提和導向,這樣的創新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格力電器副總裁、總工程師黃輝說介紹:“用戶的多方面需求是我們在設計過程中要考慮的問題,比如溫差、噪音、外觀、風吹到身上的感覺等問題。有時候消費者自己都沒想到,我們也要想到前面。” 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的1赫茲變頻技術,還是被認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的高效直流變頻離心機組,或者是全球首臺無稀土磁阻變頻壓縮機……格力電器以穩健的步伐,引領全球制冷行業發展的方向;以“創新”兩字為注腳,書寫中國民族品牌崛起的傳奇。 多年來的創新堅持和無人能及的投入力度,不但讓格力在空調技術領域實現領跑全行業,更奠定了格力在中國家電產業中的領軍者地位。早在2006年,格力就被國家質檢總局授予了“世界名牌”稱號,成為中國空調行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世界名牌。 對于品質和技術的苛刻,也成就了格力電器的成功。統計結果顯示,格力空調產品目前已進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擁有兩億用戶,其自主品牌空調產品已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加快科技創新,加強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 對此,董明珠表示,轉型升級主要是企業的事。“增強經濟內生活力和動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開拓能力,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進而形成新的贏利空間。” 內外兼修打造生態格力 在中國家電企業之中,格力無論在產品競爭力、技術開發能力或者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表現上都堪稱表率,可謂是中國企業的一面旗幟,這也讓格力空調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尤其當下家電行業下滑趨勢明顯,格力依然能夠保持經營規模不斷上揚力爭沖刺千億目標的同時,在核心技術的開發上也碩果累累,對于員工更充滿關懷。格力在各個方面的精益求精,完美的詮釋了技術主導型企業的后勁所在,為推動我國空調產業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制造業當下必須面對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不斷攀升的行業形勢,“用工難”現象也困擾著中國制造企業,但是格力卻用自己方式走出了一條與其他家電生產企業截然相反的道路,即通過提升薪酬待遇、給予員工更多的關愛與尊重、讓員工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等舉措,從而激發出員工的積極性和向心力。這也正是格力電器在深刻地認識到創建和諧勞動關系、提升員工幸福感、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對于企業持續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性后做出的明智之舉。 另外針對現在社會上最普遍的“住房難”問題,格力還一次性耗資4個億,為員工修建3000多套過渡房,從根本上解決了基層的住房問題。董明珠還表示,格力未來將為每個一線員工每人提供一間住房,只要在格力工作,就可以一直免費住宿,如果員工結婚,格力還將提供40平方米的套間。 格力領導層覺得,員工的幸福感與產品的質量成正比,幸福感越高,產品質量越穩定。員工投入增多,可以從維修量降低賺回來;另外,員工穩定,工作熟練,生產效率提高,也將為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有投入,就有產出,這就是格力為員工和企業創造的良性生態循環。 此外多年來,格力電器一直熱衷公益事業,在社會救災、教育助學、醫療衛生、體育事業等領域都留下了格力的身影。據統計,格力電器已累計向社會公益性捐款捐物近1億元。“作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企業,格力電器必須承擔起帶領行業發展的重任,還要竭力為世界節能事業的發展、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格力電器董事長、總裁董明珠說。一直以來,空調行業使用最多的氟利昂被譽為臭氧層“殺手”,溫室效應也是因為氟利昂的排放引起,在環保成為社會共識的今天,作為行業領軍企業,再次將環保作為自己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率先介入新冷媒空調的開發當中。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介紹,繼2010年9月自主研發的R290(丙烷)環保空調獲得成功后,格力于2012年8月成功研發出新型環保冷媒R32空調,在制冷領域再次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據專家介紹,R32(冷媒)的化學名稱是二氟甲烷,是由人工合成的氟化物,與R22、R410A相比,溫室效應低,而且更加節能;與R290相比,可燃性低,是一種和諧兼顧節能、環保與安全的優秀制冷劑。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黃輝表示,R32冷媒研發成功,是我國工業界應對臭氧層破壞、氣候變暖等全球環境問題的一次勇敢創新,也是對低碳、節能、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的大膽探索。“一個企業一定要有一種愛心,我們這個愛心是企業的,我們制造一個產品的時候,我們不僅僅為了我們企業自身的利潤,也不是為了一個企業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是因為我們產品給別人帶來新的感受或者是新的生活,我們產品給別人帶來是一種快樂,我們更多的是我們要關愛他們,我們為消費者服務的時候,我們生產的產品是否考慮了他們的生命,考慮了他們的安全和健康。如果把這些問題都想到了,我們的企業一定能夠實現我們商業安全邊界的問題。”董明珠說。 格力最新發布的“全能王”空調在凈化空氣領域亦有卓越表現。 當前,伴隨空氣污染問題不斷惡化,PM2.5已經成為空氣中的重要污染物。而“全能王”產品能有效去除PM2.5,從溫度、濕度、潔凈度等全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以“全能王”U尊為例,最低功率只需15瓦,待機功率只有0.2瓦。 格力電器的每一步前行都站在國家發展的高度眺望。“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節能、環保亦是企業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董明珠表示,“作為制冷業的領軍人,格力愿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挑起重任。” 千億格力的下一站 多年來,格力電器始終站在國家和歷史的高度,梳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脈絡。 2012年5月份,格力原董事長朱江洪退休,作為格力電器主要創始人的董明珠,一身擔起這家全球最大空調制造商董事長和總裁兩大職務。“外界很多人說我接掌董事長職務后,格力的重心可能會從技術轉向營銷,但我想說的是,我雖然做營銷出身但不是只會做營銷,格力技術主導的道路絕對不會變!”董明珠掌門格力空調后首度對話媒體時如此表示:“我很多年前做營銷時就說過,做好營銷的前提是產品要好,否則做營銷的就是騙子!” 董明珠還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頗具挑戰性的目標:用五年時間讓格力電器的銷售收入達到2000億元。而去年格力電器的收入僅為800多億元,今年有望首度突破1000億元。 如果今年靠空調單一產品做到1000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格力將面臨“天花板”。對此,董明珠認為,中央空調潛力巨大。“中央空調我們確實起步很晚,但在技術方面,我們一直在投入開發,費用不封頂。”格力已研發出全球首臺節能40%的大型變頻離心機組。“中央空調的客戶很廣泛,市場很大。我們主要往高端走,專注節能等先進技術。格力電器2015年總體銷售額如果達到2000億元,中央空調將起到關鍵作用。”董明珠說。 根據董明珠的規劃,未來五年內公司每年銷售收入都將環比增長200億元。對此,董明珠表示,格力并不會依靠多元化而“湊夠”2000億元的銷售目標。她強調,空調仍是格力的主業,“即便做到2000億,格力也不會搞多元化。” 1999年,格力曾表示,多元化經營勢必樣樣都遭遇激烈競爭,格力電器沒有其他行業的絕對優勢,所以只專心做有把握的空調。從1995年開始,格力空調的銷量就已全國第一,而“格力水準,行業標準”也成為業內的共識,“專心把空調做好,要擴展一個品牌非常容易,不用生產,只要貼牌就可以,但那只是提高了量,不能提高效益,還有如果沒有比人家領先的地方怎么和人家斗。”格力對待市場極為理性,董明珠的堅持,成就了今天的格力電器。 其實,格力電器也面臨過多元化的誘惑和別人的勸解,但是一直堅持專業化進程,近年來多產品的專業化或者行業內多元化發展,這是格力的選擇也是它的性格。董明珠認為企業要想長盛不衰,甚至成為百年企業,必須將技術、質量、管理與銷售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合力。 堅持專業化的格力電器,在管理上也堅持走專業化道路。1995年,“出精品、創品牌、上規模,創世界一流水平”的質量整治活動在格力開展,為了控制產品質量,格力成立篩選分廠,對所有進廠零部件進行檢測,堅決杜絕不合格的零部件,保障產品質量出臺“總經理12條禁令”等規定,凡是違反其中一條就勸退,“不能拿消費者做實驗”。格力人堅信“一臺空調就是一個廣告”的理念。2002年11月,六西格瑪管理工程正式啟動,為格力電器今后的品質管理平臺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營銷方面,董明珠也在動作。其一手打造的格力專賣最近開始“升級”,在上海、天津等城市,格力旗艦店開始亮相。一方面,格力自身仍專注于空調領域,但另一方面,旗艦店則打算引入其他品牌的家電。“最大的旗艦店可能有一千平方米的,里面把我們所有的產品都羅列進去。但進入這個店面的不一定全是格力產品,可能家電產品全部融入進去,我們要求進去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定是往精品的方向發展,”董明珠說,旗艦店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注重消費者的體驗,而且進行家電、裝修等一體化設計。不過,這“需要時間,是不能急的事情,要穩健地做。”她還是顯得比較謹慎。 最近幾個月,電商戰火頻繁,讓人擔心生產廠家的利潤受到削減,傳統經銷渠道受到沖擊。對此,董明珠認為,網絡銷售只是消費習慣的改變,增加了一種銷售模式,實體門店銷售還會存在,唯一不能變的是對消費者的服務。線上和線下的價格應該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就需要經銷商在競爭中要有更多的服務。 海外市場也是格力未來的成長空間。格力電器海外市場負責人透露,今年,格力電器海外市場的增幅有望達到20%。而中央空調市場份額的提升,將是格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保障。 “歐洲債務危機的嚴重性是一個客觀事實,特別是造成消費者購買欲望的降低,在這種情況下對那些沒有技術含量的企業來說,疲軟會讓它們:到的壓力更大,格力電器并不是那樣的企業。”董明珠說:“在這個行業里面,我的產品是做得最好的,盡管市場出現疲軟,銷售需求出現下滑,但是我的份額不會發生變化,因為這個時候消費者的購買會更加的理性和有選擇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