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十余年的變頻空調市場再次活泛起來。志高日前以其“3核智能變頻三超王”擺下變頻空調擂臺賽,向業內變頻諸強發起挑戰,將變頻空調圈的熱鬧推向又一個小高潮。
變頻空調市場的熱鬧發端于美的。9月1日,美的在全國諸多城市同時高調召開新品發布會,推出直流變頻產品;稍后的10月中旬,又將其贊助的中國跳水夢之隊一干奧運跳水冠軍邀至順德工廠,見證其向變頻空調大本營日本出口的第100萬臺變頻空調下線。就在美的忙得不亦樂乎之時,從不觸及“變頻”概念的格力,也開始力推臥室變頻空調。
眾多本土企業的加入,預示著2009冷凍年度變頻空調市場將迎來一場激戰,“這將勢必讓一直坐而觀戰、擁有變頻控制器、壓縮機等核心技術的日資品牌加入其中,大戰范圍將擴展至全球,進而對整個變頻市場格局帶來深刻影響。”業內人士斷言。
變頻空調進入第二春,有來自產業環境的推動:其一,9月1日,變頻空調國家能效標準正式實施,變頻空調多年來的“身份”問題終于得以解決;其二,2009年有關部門將對定速空調國家能效標準進行升級,此意味著空調廠家不僅將面臨成本的增加,還要解決很多技術難題,如高效空調的舒適性等,相比之下,變頻空調優勢更加明顯。
中國在1997年前后引入變頻空調,此后變頻空調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一直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境地。空調廠家雖然不厭其煩地宣傳變頻空調的節能、舒適等各項優勢,但消費者并不買賬。普遍的看法認為,這一狀況源于中國消費者使用空調的習慣不利于變頻空調優勢的發揮——變頻空調節能前提是需要長時間使用至少3小時 ,中國消費者大部分達不到這樣長的使用時間。
如今時移勢易,國家節能標準的拉動,空調主流企業的積極推動,變頻空調終于要重出江湖了。
事實證明,產業環境對新技術產品推廣普及的促進作用是立竿見影的:2006年6月上海市出臺地方性《變速變頻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標準,并在上海實施。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該標準實施以來,上海市變頻空調占家用空調的市場比例從2005年的4.35%逐步上升為2006年的10.46%,再上升為2007年的12.16%。這讓空調企業看到了希望。
2008年4月,海爾、格力、美的等7家空調企業加入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發起的“變頻空調推廣聯盟”,聯盟成員因此由最初的5家增至12家。眾人拾柴火焰高,中怡康統計數字顯示:變頻空調市場從2008冷凍年第一個月開始2007年8月 便有所增長,2007年10月變頻空調國內零售量所占比例甚至達到13%。2008年1月-6月變頻空調累計零售量所占比例較上年同期增長了8.48%。來自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的數字也表明,變頻空調出口增長也十分迅速,特別是對日本,一年有830萬臺變頻空調出口日本。
就在變頻空調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時,業內也有清醒人士提示:這并不意味著誰都可以轉向變頻空調的生產。變頻空調的生產需要技術的積累。目前,變頻空調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資企業手中,要完成變頻空調產業鏈的國產化,本土企業還需加大研發投入,加強與外資企業的技術合作。不過,既然如此多的本土空調企業已投身變頻空調的制造、推廣,變頻空調在中國的普及不會是太久遠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