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中央空調數碼渦旋多聯機推廣任重而道遠 |
(時間:2012-12-4 9:46:34) |
直流變頻和數碼渦旋兩種技術之間的爭論在行業內由來已久。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數碼渦旋技術相比變頻多聯技術不分伯仲,各有千秋,同濟大學教授龍惟定甚至公開表示,數碼渦旋技術比變頻多聯技術更適合中國市場。但是,從市場的角度來看,變頻與數碼之爭中變頻幾乎以壓倒性的優勢完勝,在數碼渦旋躑躅不前的同時,變頻多聯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支撐了整個多聯機市場連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所以,在兩者未來的發展道路上,變頻多聯機顯然已經遠遠的走在了前面。 迄今為止用于調節容量的壓縮機技術真正主導市場的只有變頻和數碼渦旋技術兩種,分別采用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進行壓縮機容量調節,由此帶來了它們在許多方面的差異。1978年,日本部分公司提出變頻空調的概念,由于變頻空調具有許多優點,因此很快進入了發達國家的家庭。而后“春蘭”、“海爾”、“美的”、“格力”等公司也相應推出了變頻空調產品,并有代替目前使用的單頻空調的趨勢。1990年初,隨著渦旋壓縮機被研制出來,空調系統的容量改變方式也得到很大發展。全球最大的渦旋壓縮機廠Copeland公司于1993年提出了數碼渦旋壓縮機,而后韓國三星、格力、美的等公司紛紛推出了數碼渦旋空調機組。 以大金為代表的直流變頻多聯中央空調,參與制造的廠家最多,競爭也最為激烈,品牌包括日立、三菱電機、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海爾、東芝、海爾等,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為目前多聯機市場的絕對主力。以三星為代表的數碼渦旋中央空調,生產廠家是基本以美國和韓國品牌為主流,數碼渦旋多聯機盡管在各方面技術指標上不亞于變頻多聯機,但是由于數碼渦旋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較晚,同時由于壓縮機技術的壟斷,使得這類產品在造價上居高不下,因此在市場認可度和市場競爭力上仍與變頻多聯有著不小的差距。 數碼渦旋多聯機在中國的正式銷售,可以說是打破了變頻多聯機長期以來“一統天下”的局面,不過,單純從市場需求的情況看,數碼渦旋技術還沒有被市場所廣泛認識和了解,因此在市場的推廣過程中產生了一定的阻力,企業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積極的引導消費者和推廣市場。在中國市場,從2002年開始,艾默生環境優化技術先后同美的、格力、麥克維爾、三菱重工海爾、華凌、新科等8家知名空調廠商達成戰略合作關系,有效地推動了數碼渦旋技術及產品在中國早期市場的應用。 在過去的一年中,與變頻多聯相比,數碼渦旋多聯機幾乎沒有呈現出任何明顯的增長跡象。在變頻多聯機組十分強勢的背影下,數碼渦旋機組市場在眼下幾乎可以用渺小去形容。從營銷的基本要素來看,渠道認知度和接受程度較低是數碼渦旋產品相比競品最大的劣勢所在;除了明顯高于水冷螺桿及模塊機之外,數碼渦旋產品的價格水平甚至高于變頻多聯產品。顯然,在市場并不成熟的當下,支撐這種昂貴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而部分業內人士甚至直言不諱的指出數碼渦旋唯一的出路就是降價;即便數碼渦旋產品擁有自身獨到的特點和優勢,至少目前,這些優勢并不構成其必然領先競品的理由,而數碼渦旋產品技術更新慢、交貨期長的劣勢一直仍被業內所詬病;此外,事實上,數碼渦旋技術本身在中國市場上的推廣依然處于弱勢,最初,數碼渦旋的推廣主要方向集中在設計院層面上,現在看來沒有相輔相成的進行渠道和房產商的推廣可謂之一個失策。而如果仍舊僅僅依靠某個企業的努力,數碼渦旋技術的推廣還將經歷漫長的路途。因此,以營銷的基本要素來看待數碼渦旋機組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對數碼渦旋機組來說,突破競爭的重圍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