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外資品牌淘金中國中央空調市場 |
(時間:2012-9-21 9:27:06) |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對空調消費的需求也在激增。把空調產品引入中國市場的外資品牌,卻遭遇到中國本土品牌的挑戰,特別是在家用空調市場領域,已經有被邊緣化的趨勢。但是這并不妨礙外資品牌在商用空調領域拓展。特別是以多聯機為核心的家用中央空調市場,正成為外資空調品牌在中國的戰略要地。 中國市場吸引力依然存在 日本東芝開利公司2012年6月20日宣布,將在中國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空調生產和銷售公司,主要生產以可變制冷劑流量空調為主的商用空調。 為什么在很多企業感受到中國市場需求減少,市場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的背景下,東芝開利還要在中國投資建廠?其實,東芝開利并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對全球市場做了深入考量后的謹慎決策。因為,在全球經濟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就愈發突出。 縱觀2012年的全球經濟,不難發現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愈演愈烈。歐元區經濟復蘇難見曙光,今年仍存在較大的衰退或滯脹風險;美國經濟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始終在低位徘徊,復蘇的步履十分艱難,需求增長更是難以期待。如果在這些傳統經濟發達地區投資,前景難有樂觀的預期。 相比較,中國政府雖然在今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調低了GDP增長速度,確立同比7.5%的增長目標,但是仍為比歐美及新興經濟體高。仍然處于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必然會給空調產業帶來巨大的商機。 在中國家用空調市場,外資品牌確實遇到了發展受阻的困惑。原因主要在于,外資品牌的定位和發展模式很難適應中國市場。一方面,中國家用空調還是一個普及型市場,對于價格特別敏感,而外資品牌普遍定位較高,很難在增長最快的三四級市場取得優勢;另一方面,家用空調是一個標準化的產品,核心技術已經相對固化,取得競爭優勢主要依靠規模。而外資品牌在規模上已經明顯落后中國本土品牌,格力、美的在國內年銷售量均超過1000萬臺,而最大規模的外資品牌年銷售量不足200萬臺,多數年銷量在幾十萬臺,在家用空調領域外資品牌很難有再次走強的機會。 因此,外資品牌雖然感受到中國家用空調市場競爭的激烈,但仍然不愿意失去中國這樣一個最具發展動力的市場。因而,加大在中國商用空調的產能與渠道建設就成為必然選擇。 策略調整是必然 事實上,個性化的商用空調市場對外資品牌來說,是一個施展技術拳腳的好戰場。 新加坡豐隆集團收購歐威爾空調就是很好的例證。HLG旗下豐隆亞洲(HLA)與法國歐威爾(Airwell)空調,6月6日在上海共同宣布,豐隆亞洲正式從歐威爾以色列母公司ELCO手中收購歐威爾亞洲80%的股份。歐威爾是唯一掌握并大量采用變頻技術的歐洲中央空調品牌,在中國投資建廠并開發中國市場已經有十余年歷史。這次豐隆集團收購歐威爾空調,就是想通過歐威爾業已建立的品牌形象以及渠道,迅速在中國介入商用空調市場領域。可見,全球投資者依然看好中國生產空調的配套能力與中國不斷壯大的消費需求。 高消費群體的崛起,為多聯機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不僅早就進入這一領域的大金、海信日立將獲益菲淺,而且強勢崛起的東芝、三菱重工、三菱電機、日立冷機等外資品牌也將取得不錯的成績。另外,看到這一市場潛力,像約克、特靈、麥克維爾這樣傳統大型中央空調品牌也開始涉足中國多聯機市場。 因此,以多聯機為核心的家用中央空調市場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近年來,以約克、特靈、開利、麥克維爾等四大外資品牌為代表,逐漸開始涉足多聯機領域。而之前,他們主要盤踞在大型傳統中央空調領域,在商用空調領域僅有少量數碼渦旋產品。雖然約克、特靈、麥克維爾等品牌的進入還無法撼動以大金、海信日立、東芝等品牌占據的變頻多聯機市場地位,但行業主流品牌的介入印證了商用空調市場的吸引力。 如果說行業格局的變化不能說明問題,“三菱重工空調2012中國戰略”的發布,表明家用空調與商用空調整合已經成為現實。三菱重工宣布將在家裝空調領域重點發力,實現家用、商用雙拳出擊的跨越式發展。其實,三菱重工的家用與商用空調整合在2012年初已經初現端倪,就是通過在蘇寧遍布全國的600家連鎖店設立專柜,同時在全國通過與三菱重工商用空調的網絡進行整合,開更多的三菱重工家用和商用空調的專賣店,重點為高端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江森自控控股的約克空調,一直以來是在大型中央空調領域征戰。近年來,也將自行研發的變頻多聯機推向市場,形成了在多聯機領域數碼產品與變頻產品的雙輪驅動。不僅如此,2011年以來通過與家電連鎖蘇寧合作,將其家用變頻空調推向家裝高端用戶,在家裝市場爭奪到不少客戶群體。 有資料顯示,在日本主要應用于商用辦公樓的多聯機,在中國卻被廣泛應用于住宅別墅,這種趨勢在大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在房地產調控背景下,這一需求還處于被壓制狀態,一旦政府對房產調控有所放松,多聯機市場將會有爆發性的增長。另外,通過政府招標系統可以發現,在眾多“公建項目”中,多聯機也已經成為采購重點。可見,多聯機在中國市場空間已經被有效打開。 節能減排凸顯政策商機 今年兩會期間,以“低碳經濟”為核心的提案扎堆涌現。兩會結束后,各個以“低碳經濟”為主題的政策陸續公布,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在這一背景下迅速出臺。雖然以多聯機為代表的商用空調沒有納入補貼范圍,但是多聯機在節能效果上并不比家用空調遜色。多聯機不僅有數碼、變頻等節能技術上的優勢,同時還具有與家裝同步、舒適性好、隱蔽性強的特點,高消費群體已經認可接受了多聯機,并成為使用高檔節能產品的首選。 隨著中國“十二五”計劃的推進展開,中國住建部已經明確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節能改造的重點城市,并且中國的城鎮化進程還在持續推進,節能住宅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據統計,目前國內有近5億m2的公共建筑需要采用各類空調,2012~2020年中國住房需求仍將不斷增長,其中2020年需新建住房面積將增長到15.4億m2。預計到2015年,建筑節能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住宅空調將會享受到接近300億元的規模。因此,建筑節能成為各品牌追逐的熱點,外資品牌憑借技術優勢將會獲得不小的份額。 為了適應中國市場的這一發展趨勢,外資品牌在新產品推出上,體現出將節能作為產品的主題。 海信日立今年推出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水源變頻多聯機,具有熱回收功能的FLEXMULTI系列變頻多聯機等低碳環保新產品;東芝推出新型直流雙轉子壓縮機的SMMS-i產品,該產品采用高性能磁鐵、加大氣體通道技術,產品節能性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東芝還推出全新大容量側出風Mini-SMMS家用中央空調,該系列是東芝空調特別針對中國高端房產的需求,經過2年的研制開發,首次在家用中央空調上采用10~12HP大容量直流變速雙轉子壓縮機的產品。 據奧維咨詢(AVC)研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商用空調市場會以每年15%左右的速率增長,2015年會達到1000億元的市場容量,特別是空調細分市場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科技、環保、節能、創新等已成為空調企業必然出路。具有技術領先和行業經驗的外資品牌,在這一巨大潛力市場上肯定會有很大的發展機會。關鍵在于外資企業如何尋找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戰略與市場策略。 當然,任何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策環境的呵護。據可靠消息,政府有關部門對商用空調中的冷水機組、多聯機、單元式空調的能效補貼調研已經結束,正在擬定相關的補貼實施細則。一旦這一補貼政策出臺,不僅對整體商用空調的繁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外資品牌也可以從中受益。因為,外資品牌在產品的節能上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像冷水機組中約克、開利、特靈,多聯機中的大金、日立、東芝、三星等品牌,都具備了節能技術領先的優勢。節能補貼政策出臺,將會放大這一技術優勢在市場上的作用,政策利好或許成為外資品牌的在近期市場推廣的機遇。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