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空調:海外市場增長回落 困境之中顯本色 |
(時間:2012-9-6 9:21:20) |
近日,工信部發布數據表明,7月份中國進、出口增速回落至2009年底以來的歷史低位。據了解,主要機電產品出口增速出現不同程度回落。制冷空調作為重要的機電產品,不可能不受此影響。 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對出口的影響,多年從事制冷空調海外市場的專家廖羽先生認為,雖然海外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多,但是這種環境對國內外企業都是平等的,往往惡劣的環境有利于市場洗牌,給我們國內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機遇。 出口受阻需求減少陡增壓力 有過出口業務的企業都會感覺到,2012年出口業務的確不如以前那么好做。一是訂單明顯減少,有的企業減少在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二是貿易摩擦明顯增多,反傾銷或者是提高稅率的層出不窮;三是主流市場出現衰退,特別是歐洲市場受主權債務危機影響至深;要求不斷提高,體現在標準和服務方面。 不過廖羽認為,從全球整個制冷空調行業來看,海外市場還是要好于國內市場。廖羽說的不錯,據奧維咨詢(AVC)監測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商用空調市場同比下滑11.3%,家用空調15.2%,雙雙陷于負增長。海外市場雖然沒有達到業內的預期,但還是處于增長的態勢,不過只是增長幅度小于預期而已。 海外市場出現增長下滑并不在意料之外,因為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自去年就已經開始,不但至今沒有緩解的跡象,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況且歐洲又是全球經濟的重點之一,中國多數制冷空調企業的OEM訂單都來自歐洲。歐洲經濟衰退造成的需求減弱,必然會對中國企業出口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廖羽對具體企業的出口狀況進行了分析,“從國內各制冷空調企業的表現看,除美的、格力在海外市場略有下滑外,今年TCL、AUX增長勢頭較猛,格蘭仕、志高等也有所增長。志高今年的海外銷售就明顯好于國內!逼髽I在海外市場的不平衡,是由于各個企業不同的發展戰略造成的。也有業內人士這樣解讀的,規模越大的企業受到的影響越大,而規模相對小的企業原本基數就小,相對容易通過營銷手段彌補。 “國內經濟發展到今天,很多企業家感覺比較沉悶,比較壓抑,覺得渾身有勁不知朝哪兒使,有資本卻找不到合適的項目,于是很多長期立足國內發展的老板就開始思考,能不能從國內市場跳到國外市場闖一闖。結果有的老板由于對國外市場不了解,而蒙受了巨額損失。”廖羽說的這種現象很具代表性與典型性。 海外市場不同地區差異明顯 對于海外市場的存在的不平衡,廖羽先生觀點非常明確,“中東、北非、拉美的銷售明顯好于其他地區;歐洲市場,尤其是西歐市場處于持續下滑通道,這與其經濟持續低迷有直接關系! 廖羽先生對海外市場的不景氣,有他自己的判斷。他認為,“歐洲市場這幾年一直處于低迷狀態,主要原因在于歐洲經濟出了問題,而且從現在的情況看,歐洲經濟在短期內很難走出泥潭,市場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 “中東、非洲和拉美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市場,這幾年一直保持較大的需求增長態勢。拉美,尤其是巴西這幾年空調的需求增長特別旺盛。2014年的世界杯和2016年的奧運會將在巴西舉行,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巨大,帶動了家電、建材等產品的需求,對商用空調的需求也非常巨大!绷斡鸱浅?春媚厦朗袌。其實,中東、西亞原本也是極具需求潛力的區域,但是由于伊朗受制裁、敘利亞爆發內戰,地緣政治的動亂給這一區域蒙上了陰影,正常需求受到了極大限制。 廖羽還談到,拉美市場雖然需求旺盛,但也有不可忽視的隱憂。他說,“從去年開始,拉美各國的反傾銷措施也是層出不窮,比如阿根廷一直對我國的家電征收反傾銷稅,巴西從去年7月開始,空調的進口關稅從17%提高到35%,我們的出口已變得非常困難!辈贿^他認為中國很多企業的應對還是比較得法,“比如一些企業在拉美國家的市場銷售,主要通過在當地合資建廠的方式來避開關稅和貿易壁壘! 積極應對四大策略破解難題 海外市場形勢嚴峻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在于如何找到應對的辦法。廖羽以長期從事制冷空調海外業務的專業眼光,概括出除了產品之外的四大應對策略: 第一,“選擇合適的經銷商,進行精心培育和引導,尤其對于一些戰略合作伙伴,要進行深度合作,利益共享,才能牢牢綁定經銷商,否則,經銷商有奶便是娘,很容易背叛,從而破壞你的營銷網絡基礎。簡言之,要想辦法提高他的背叛成本。格力在國內與經銷商的合作模式值得借鑒”。 第二,“在條件成熟的時候在國外建立自己的橋頭堡,這既是立足點,又是品牌宣傳的陣地,還是爭取投資所在國優惠政策的必要條件。同時對于售后服務也大有好處。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本土化戰略”。 第三,最終一定要過度到自主品牌出口。“從最初想進入國外市場到最終希望精耕細作,必須考慮從OEM到ODM再到OBM的轉變,最終實現以自有品牌為主,當今所有優秀的企業均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家電行業LG、SAMSUNG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現在他們完全經營自己的品牌。國內的海爾也是在向這個方向發展,雖然這條路非常艱難曲折,但世界品牌就是這樣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簡言之,堅持自有品牌為主,可以減少對經銷商的依賴,但要付出相應的成本”。 第四,“要有所為,有所不為。一是西歐市場不要花太大精力,那樣會得不償失。整個歐盟,德國的經濟相對最好,但也獨木難支呀;二是重點去研究中東、非洲和拉美的市場。不僅需求相對穩定,而且后勁十足;三是以商用產品為主的廠家,由于涉及工程項目,除了做好工程投標外,售后服務是重中之重,故在這方面要下足功夫;四是要充分了解各國的消費情態,對癥下藥。如太陽能熱水器在國內炒的火熱,但在國外這幾年的促銷中,效果并不明顯,銷量始終有限;五是解決好產品的能效和認證問題,國外這幾年特別關注此問題”。 適銷對路競爭勝負在于產品 很多人說到核心競爭力,都把焦點放在管理、渠道、市場,恰恰忽視了產品。廖羽先生就認為,“適銷對路的產品才是核心競爭力。目前,同類型的產品,國內供應商眾多,產品日趨同質化,故突出自己產品獨特的賣點很重要。人們常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強,就是這個道理,真正能夠做到,就是具備了核心競爭力。” 廖羽以他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我兩年前去法國、盧森堡出差時,在酒吧發現一種產品‘分酒器’,主要是解決紅酒和其他洋酒飲用保鮮的問題,該產品采用食用氮氣保鮮,效果很好。當地的客戶告訴我4支裝的分酒器在德國的麥德龍超市賣1000歐元,但實際成本不到200美金。目前國內已有個別廠家開始生產,但價格要2萬多。我們找項目,就應該找類似這樣的產品項目,有一定的技術含量,產品有個性,有差異化,有可觀的利潤空間的。市場有時候就是創造出來的,蘋果的流行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廖羽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制冷空調產品,在海外市場也必須要有差異化優勢,能夠激發起消費者的消費熱情。 “產品和渠道同等重要,有好的產品,沒有渠道作支撐,產品無法實現批量化銷售,也就無法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從而把產品轉化為企業利潤;有良好的渠道網絡作為支撐,但是產品不給力,經常斷貨,或是產品單一,或是經常出現質量問題,渠道經銷商就會趨向選擇產品線豐富、質量比較穩定、交貨及時、售后服務周到的產品供應商合作。”這是廖羽在海外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切身體會,對業內同仁來說是經驗之談吧!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