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新政驅空調業“馬太效應” 節能需技術支撐 |
(時間:2012-6-19 8:40:13) |
對于空調這個耗電大戶來說,節能不應該僅僅只停留在概念炒作和政府補貼上,而是需要真材實料的技術來支撐。 海爾空調搶得節能“頭彩” 日前,家住山東青島市李滄區福臨萬家的尹小姐在國美電器百通店購買了一套享受國家節能補貼的海爾空調。 這是自6月1日節能補貼新政實施以來,青島市首個獲空調節能補貼的用戶。按照今年新出臺的節能補貼辦法,尹小姐購買的這臺1級能效的海爾變頻空調,可獲得400元國家節能補貼。 2012年5月28日,國家發改委會同財政部、工信部聯合發布了265億元的節能家電補貼政策,空調是此次節能新政首個享受補貼的家電產品。 隨著新一輪節能補貼政策的實施,特別是今年國家首次將變頻空調納入節能補貼范圍的利好消息一出,讓不少想買變頻空調市民抓住了絕好的機會。 “早就看中這款變頻空調了,節能而且制冷速度快,現在還有補貼,挺難得的,所以抓緊買了一臺。”尹小姐告訴記者。 對于消費者來說,隨著天氣越來越炎熱,如何購買一臺既節能又符合自身需求的空調已成為一個必要選擇。 事實上,在我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后面,商業和家庭能源消耗早就是個重要的增長源。有關數據顯示,每年中國商業和家庭能源消耗占全國總量的20%。僅就家庭能耗而言,中國的家庭用電量每年增長11%至15%,主要源于家用電器的使用。而在商業和家庭能源消耗中,取暖、通風和空調能源消耗的比例最高,占商業和家庭能源消耗的60%至65%,其中空調能耗大約占10%(比如制冷)。 因而,空調一直被人們認為是家里的“電老虎”,而節能新政的實施不僅會帶動新一輪的銷售高潮來臨,也將加快節能變頻空調的普及推廣。在這一過程中,節能技術領先的龍頭企業也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據悉,在最新出臺的高效節能空調推廣目錄中,海爾空調變頻產品悉數中標國家節能補貼且居行業首位。 “海爾空調此次中標的變頻產品全部采用第三代變頻技術寬帶無氟變頻技術,節能、制冷性能大幅提升。全部中標國家補貼恰恰說明這一技術已經得到了行業、市場、消費者的認可。”海爾空調研發人員表示。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行業企業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海爾節能變頻空調市場占比達到41.1%,穩居行業榜首。在不久前發布的“2011年度中國節能產品企業領袖榜”榜單上,海爾空調也榮獲了變頻空調類“節能產品企業榜第一名”。 空調節能還需技術支撐 在國家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電價上漲、用電錯峰等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因素,使得空調的節能功能越來越受消費者關注,空調廠家推出的節能產品也是五花八門。其實,在各個空調廠家宣傳的各種優勢,最能體現空調技術含量的是節能,而最不容易達到的也是節能。 因而,海爾空調相關負責人認為,節能不應該僅僅只是概念炒作,也不應該只靠政府補貼來延續,它需要真材實料的技術來支撐。他說,節能新政要求空調企業投入更多的研發資源,切實降低產品能耗,這樣才能贏得市場贏得用戶。另外,消費者也將對空調的節能效率提出更高的需求,這也對海爾空調的技術研發實力提出了不斷的新挑戰。 針對這些機遇與挑戰,目前海爾空調依靠集團開放式研發平臺,借助在全球建立的中國、亞洲、澳洲、歐洲、美洲等五大研發總部,集合全球研發資源,實現技術創新,滿足用戶需求。而針對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海爾空調還建立起“用戶需求-技術創新-用戶需求”的閉環模式,通過用戶需求促進技術研發,從而實現節能變頻技術的始終領先。 據了解,海爾節能變頻空調目前已經全部采用了寬帶無氟變頻技術,其節能率較普通變頻空調高達59.3%,處于行業領先水平。同時,這一技術還實現了行業最低0.1赫茲、最高150赫茲的寬頻運轉,彰顯出在變頻空調節能方面的強大技術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節能空調可以完成諸多差異化技術的融合應用,具體來說就是,在實現較高節能水平的同時,還將一分鐘速冷、3分鐘速熱、除甲醛、除PM2.5以及物聯網等行業領先技術應用其中,為消費者帶來了包括節能、速冷、健康等多重使用體驗。 依靠以開放式研發平臺建設為核心的創新體系,海爾空調已實現了節能技術的多次創新突破,推動了節能、智能、健康三大核心技術的創新及變頻核心技術的研發、能力儲備,尤其在變頻節能領域已取得了行業領先優勢。 比如,1993年生產出中國第一臺變頻空調,1998年行業首個推出180°正弦波直流變頻空調,2011年底海爾空調又將行業帶入了變頻空調技術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寬帶無氟變頻技術時代。這一技術的研發,不僅代表了全球變頻技術的最高水平,最重要的是有效解決了普通變頻空調節能效果、制熱、制冷速度慢、效率差等技術難題,實現了59.3%的行業最節能效果,和1分鐘速冷等領先優勢。 到目前為止,海爾在行業率先創新研發的無氟變頻技術、寬帶無氟變頻技術兩大行業變頻核心技術都已經取得國家技術專利。 新政驅動空調業“馬太效應” 據測算,新一輪擴大節能家電消費舉措有望拉動消費需求4500億元,實現年節能1170萬噸標準煤。 但節能補貼政策的意義不僅止于此。有專家表示,節能補貼政策更多的意義在于引導企業生產節能產品、引導消費者購買節能產品,帶動家電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從市場效果來看,國家實施新一輪節能惠民補貼政策,雖然遠未及前幾輪補貼來得猛烈,但所起的產業引領作用不容忽視。 近兩年,全球經濟萎靡不振,自2011年底,國內刺激內需的政策也先后到期。2012年,整個空調市場已顯現出后勁不足的疲態。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的實施范圍,無疑對整個行業是一個利好的消息。 “此次新政與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針對高效節能產品。”家電專家羅清啟說,提倡綠色消費、引導家電行業轉型升級是中央作出這一輪政策安排的重要出發點。 不過,羅清啟說,與以往的家電下鄉政策和以舊換新政策不同的是,新一輪的家電節能惠民政策支持不再將范圍擴大至包含所有的家電企業,而是更傾向于那些具有高能效產品大規模生產能力的企業和品牌。 比如,在空調行業內,像海爾空調這樣的龍頭企業就成為本輪政策支持的獲益者。 從公布的空調節能補貼細則來看,本輪補貼將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即將行業的最高標準立為“領跑者”標準,對達到“領跑者”能效指標的超高效產品設立較高補貼標準,這種補貼方式將擴大領軍企業競爭優勢。 因而,羅清啟表示,“這是一場大品牌的游戲,將加快市場對中小品牌的淘汰,從而驅動產業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