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空調】北京市中央空調市場特征調查情況分析 |
(時間:2012-6-14 9:31:47) |
一、總體特征 2011年度北京中央空調是后奧運時代取得較大增長的1年。由于奧運建設提前透支了北京中央空調特別是大型基礎建設的中央空調項目,加之金融危機的影響,使得在2008年后的2009年和2010年2年的時間內,北京中央空調發展一直徘徊不前。但是2011年度雖然和全國各地主要城市一樣,受制于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但是北京仍然交出了讓業內非常滿意的1份答卷。本年度北京中央空調的總體銷量達到了近40億元的水平,較2010年度近31億元的銷量增長了29%,與全國的整體增長率保持基本同步。 2011年度北京中央空調主要呈現出以下特點:(1)家裝低迷,商業地產升溫。(2)政府項目減少,工業項目增加。(3)渠道競爭非常激烈。 較大的容量加之大型項目層出不窮使得各大中央空調品牌都對北京非常重視,每個品牌在當地都扶持著幾家規模不等的經銷商;與此同時經銷商數量也在逐年增加,據統計當前北京中央空調大大小小的經銷商、工程商數量近600家,如此眾多的經銷商又分別在各個行業交織著不同的人脈關系,這直接導致了北京渠道商家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甚至有業內品牌人士認為協調北京中央空的渠道商家是1件非常頭疼的事情。 二、品牌格局 和其他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城市一樣,北京中央空調吸引了眾多品牌的角逐,幾乎稍有知名度的品牌在北京都設有辦事機構或營銷中心,而且對北京的投入力度都比較大。這一方面使得許多品牌在北京都占有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也直接導致了北京中央空調品牌競爭非常慘烈。與此同時,北京又是1個對品牌依存度較高的,幾大合資品牌及主流國產品牌有著明顯的競爭優勢,許多典型項目的競爭往往都是集中在幾個大品牌的競爭中。 品牌方面,憑借較高的營銷投入、完善的渠道布局出色的產品,大金多年來一直把持著北京龍頭老大的地位且競爭優勢明顯。2011年度大金在北京取得了8.5億元以上的銷售業績,占據了1/5的份額;與此同時海信日立、三菱電機、東芝、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海爾幾大日系品牌也有上佳表現,本年度日系品牌整體占有率達到31.6%。江森自控約克、開利、麥克維爾、特靈4大歐美系品牌的銷售額都在2億元以上,其中江森自控約克的表現最為搶眼;格力、美的2大巨頭2011年度在北京的表現也非常不錯,2大品牌合力拿下了北京近16%的份額。海爾2011年度也取得非常不錯的業績,三星本年度在北京也收獲了6000萬元以上的銷售額。 在品牌陣營表現方面,北京可以說是外資品牌的天下,國產品牌方面只有美的、格力和海爾等大品牌表現搶眼。本年度外資品牌在北京的總體銷售額占有率超過60%。而在品牌整體表現方面,北京的集中度近年來明顯提升。 2011年度包括大金、美的、格力、江森自控約克、開利、麥克維爾、特靈、海信日立、海爾在內的9大品牌整體占有率達到了69.5%,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三、產品格局 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近年來北京中央空調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品格局,各類產品的占比波動相對較小。 和其他成熟一樣,多聯機、冷水機組和單元機依然是當地的三駕馬車,其中尤以多聯機的表現最為搶眼。2011年度北京多聯機產品的總體銷量接近15億元,其整體份額達到了36.5%,而在具體產品上,盡管數碼渦旋多聯機產品的比例有所提升,但是其基數依然較低,變頻多聯機依舊是絕對的主角。 冷水機組2011年度北京整體實現了11.4億元的銷量,其整體占有率達到了28.5%,占有率與2010年基本持平但絕對量有明顯增長,究其原因主要是2011年度北京的大型項目建設較少。在具體產品方面水冷螺桿機組在北京的銷售一直非常靠前,由于北京大型基建項目較多,因而過去幾年離心機在北京的銷量增長非常快,但是2011年度離心機在北京要比2010年遜色一些。與此同時,2011年模塊機在北京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風冷螺桿機的銷量也呈現持續走低的走勢。 水/地源熱泵機組盡管擁有節能優勢,但在北京的表現多年來一直落后于全國。 2011年度北京水/地源熱泵產品的整體銷量約為3.2億元,占其整體8%左右的份額,比2010年有較大幅度提升。 溴化鋰機組2011年度在北京的銷售額約為1.7億元,其占有率相比2010年小幅上漲。單元機和末端產品的表現相對穩定,2011年度分別取得了3億元和5億元的銷售額。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