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張奕)建筑“耗能大戶”空調,以往在出廠時都是廠家自行檢測,并根據國家能效規范定級、粘貼能效標志。如今,上海有了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判斷空調究竟是否符合節能標準。
目前,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30%,其中空調又在建筑能耗中占了“大頭”。根據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今年對上海市部分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的能耗調研與統計,被調研的上海市全部1.6萬余幢公共建筑及部分典型的4萬余幢居民建筑,用電量為55.6億千瓦時,其中空調能耗約為32.5億千瓦時,占建筑能耗的58.5%。調研數據同時顯示,上海有80%的公共建筑和居民建筑使用的空調設備效率較低,能耗較高。
經國家有關部門和認證機構認可,市建科院建成了國內首個依據最新節能標準,對空調設備進行節能性能測試的實驗室,這也是當前華東地區第一家制冷、空調行業檢驗產品種類較全的第三方檢驗機構。根據最新的《建筑節能工程施工驗收規范(GB50411-2007)》規定,該實驗室在各類新樓竣工驗收前,必須抽檢2%的空調設備,檢測其是否符合最新的國家節能標準。
來自市建科院空調實驗室的檢測數據表明,在制冷或制熱效果一致的情況下,選用高效率、低能耗的空調設備比低效率、高能耗的空調設備全年可降低建筑空調采暖能耗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