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節能空調補貼沒有補到老百姓,而是進了企業的口袋。當前通貨膨脹如此厲害,如豬肉價格一漲再漲,不如把補貼空調企業的錢用到民生實處 7月7日,志高控股大跌,引發其深度下跌的導火索來自7月6日其發布的公告,稱由于受到政府補貼金額大減的影響,志高控股預期中期純利潤同比將大幅下跌。事實上,資本市場在這之前已經嗅出風吹草動。從6月23日到7月7日這10個交易日,志高控股的股價只有兩天是上漲的,其余時間全是下跌。特別是從7月5日到7日的這三天中,該股價從0.69港元跌到0.57港元,跌幅超過14%。 一些空調企業對財政補貼的依賴之深,由此可見一斑。中國家電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副理事長洪仕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補貼對空調行業利潤貢獻很大。隨著補貼政策的取消,整個行業將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有一些二、三線品牌銷量和凈利潤下滑或將達到20%—30%。對補貼已經產生了依賴癥的空調企業,當“能效補貼”取消后,前景將會比較迷茫。 2009年6月,國家為推廣節能空調產品,提高空調市場高能效產品比例,專門定制了一項針對2級及以上能效標準的空調產品給予補貼政策,其中分體機300元—500元,柜機500元—850元。2010年6月開始,國家對補貼金額進行了調整,補貼標準大幅下降,重新調整為分體機150元,柜機200元,政策的有效期執行到今年的5月31日。 能效補貼的初衷,主要目的是通過給消費者的補貼鼓勵購買高能效產品,從而實現能效升級,建設節能型社會,推動企業的技術進步。然而,回顧兩年的節能補貼,是否真的補到老百姓的口袋?志高空調的一紙公告揭開了謎底。無獨有偶,據美的報表披露,2010年利潤同比增長65%,達到31.27億,其中財政補貼就占了25.7億,占凈利潤的比例達82%,而2011年一季度同比只增長12.65%,原因也在于財政補貼少了。 由此看來,補貼沒有補到老百姓,而是進了企業的口袋。從今年國美利用以舊換新政策騙補,到去年有媒體報道的美的騙取國家財政補貼資金8億元,無一不是國家財政受到傷害。而補貼政策背后巨大的利益,如果監管缺失,無疑會給不法企業提供尋租空間。正如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行業內缺乏監管是導致企業造假的主要原因,而企業缺乏核心技術的掌握是他們鋌而走險的根源。 節能惠民政策實施的另一個目的是促使企業生產高能效產品,為此國家在2010年6月1日起對家用空調推行新的能效標準,不僅提高了標準,還強制性淘汰了4級、5級的高能耗產品。但是,據《瞭望東方周刊》報道,美的把家用空調換上商用空調的馬甲,居然在今年又開始生產高能耗的5級空調,在福建等地公然銷售,看來節能政策的執行效果在這類唯利是圖的廠商面前,簡直就是兒戲。 企業要可持續發展,政府還是應該給予支持,促進企業走自主創新之路,如加大科技項目的支持,讓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成本優化,給市場給消費者帶去物有所值的產品。從當前的環境看,通貨膨脹如此厲害,如豬肉價格一漲再漲,不如把補貼空調企業的錢用到民生實處,實實在在的讓老百姓感到黨和政府的關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