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消息(記者 王衛英 通訊員 韋向亮)服務條款上注明提供3年免費維修,然而一旦產品出現故障消費者要求提供服務時,企業卻表示他們的服務遵守國家“三包”規定。中秋、國慶期間家電旺銷,東陽市消費者協會提醒消費者,有些家電消費中暗藏“文字游戲”陷阱,消費者應多留心。
前幾天,東陽市民周先生向東陽市消協反映,2006年,他購買了一臺彩色電視機。當時他注意到產品的服務條款上注明了“遵守國家‘三包’規定”、“提供3年免費維修”的字樣。按照周先生的理解,這表示企業的售后服務在遵守國家“三包”規定的基礎上,還將免費包修期延長至3年。前不久,周先生的彩電出現了故障,他馬上聯系售后服務部門,得到的答復卻是他們僅按照國家“三包”規定提供維修,周先生家的彩電已經超出了1年免費包修時間,因此只能為周先生提供收費服務。周先生很不滿意,于是向東陽市12315中心提供了注明服務條款的保修卡,并詢問該條款中的國家“三包”維修期限和“提供3年免費維修”應作何解釋。
消協工作人員介紹說,意思模糊的這兩句話其實是家電企業與消費者玩的一個文字游戲。這種文字游戲前幾年在空調銷售中曾流行一時,后來出現在彩電銷售中。但因售后服務問題的顯現具有一定滯后性,當消費者發現上當時,往往是產品已經使用了若干年,有的甚至是出現在生產企業或銷售企業消失之后,消費者只好自認倒霉。“三包”規定是企業必須遵守的,即使企業不在服務條款中注明,也必須遵守。但是后面標注的“提供3年免費維修”卻可以有多種解釋,消費者在購買時可能大多會與周先生的理解一樣,但是企業可以解釋說,免費維修只是免除上門費,而維修費、零件費等卻不能免,甚至可以解釋說“3年免費”是針對主要零部件,而這是符合國家“三包”要求的。
工作人員還說,文字游戲是企業促銷時慣用的伎倆,比如一個“終身保修”就大有玄機,這個“終身”到底是企業的終身、消費者的終身還是產品的終身?隨著科技的發展、功能的逐步完善、原材料的改進等,一種產品必將被新產品所替代,有的商品更新換代速度甚至以幾個月為周期,加上有的企業轉產或產品在某一領域退出,零部件短缺等因素使得產品維修或保修不可能“終身”。而包修、保修一字之差,結果也是相差千里。包修是不需要消費者支付任何費用的維修,而保修則是保證維修的意思,有可能是收費的,也可能是不收費的,這要看企業銷售產品時作出的承諾。
消協工作人員提醒說,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一定要看清服務條款,避免經營者在此問題上做文章。遇見以“免費保修”招攬生意的商家,消費者一定要多長個心眼,不要被不實的承諾迷了眼。針對很多企業售后服務承諾中普遍存在的“包修”、“保修”等專業術語,消費者必須弄明白這些專業概念,才能有理有據地維護自身權益。雖然企業設置文字陷阱能獲一時之利,但這樣的企業必定會被消費者拋棄,所以企業要想長久生存必須講究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