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暖通】關注室內空氣置換技術 打造舒適健康綠色宜居生活 |
(時間:2011-5-4 9:20:49) |
4月8日,在第41期中國人居會客廳論壇上,與會的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把目光聚焦在室內空氣置換技術上,期望通過運用該項技術,為居住者打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 室內空氣質量不可小覷 美國一項長期環境跟蹤調查發現,生活在風景區的居民與生活在污染區的居民,其體內血液有毒物質的含量相差無幾。因為人們每天約有80%~90%的時間是在室內度過的,所以室內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要大于室外。污濁的室內空氣會使人們感到胸悶、疲倦、眼睛干澀,工作效率會大大降低,尤其對嬰幼兒的危害更大,會影響兒童的成長發育。 目前,我國已引入LEED標準(美國評價綠色建筑的標準)。未來,將有更多的新建建筑須按照綠色環保的要求進行建設。在LEED標準中,有50%的內容與室內空氣品質有關。LEED標準明確表明,政府在保證建筑節能的同時,還要確保室內居住者身體健康。 但是,在某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路看來,我國的綠色建筑在保溫節能方面只是簡單做到了不讓室外的冷空氣或熱空氣進來,讓室內保持舒適的溫度,卻忽略了由此引發的空氣不流通、室內空氣污濁、室內空氣含氧量不足等關系到人體健康的問題。 開窗與關窗矛盾亟待解決 與會專家認為,為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如果用傳統的方式開窗通風,必然會破壞整個建筑的保溫系統。由此看來,開窗與關窗之間的矛盾亟待解決。 “就像電冰箱,我們把門關嚴了就可以避免消耗過多的能量。但是建筑的空間是有人居住的,如果人們居住在像電冰箱一樣密閉的空間里,肯定感覺不適!痹放e例說。他表示,歐美國家的建筑師在30年前也曾遇到過同樣的問題。為了避免消耗過多的能量,建筑師將建筑設計成較為密閉的空間,這反而提高了居住成本,降低了生活品質。為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居住者又開始采用開窗通風的傳統方式。這樣一來,原有的保溫系統就被破壞了。 與會專家表示,我國打造綠色建筑不應重走歐美國家30年前的老路。我們在打造綠色建筑時,既要使室內保持恒溫,又要解決好室內空氣置換問題,提高室內的空氣質量。同時,要將空氣置換過程中的能源進行回收再利用,這樣建成的綠色建筑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建筑。 運用空氣置換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袁路介紹說,目前在歐美國家被廣泛運用的空氣置換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開窗與關窗之間的矛盾,有效解決了節能建筑內部空氣供氧不足的問題,為居住者提供了健康環保的室內環境。 歐美國家現在的綠色建筑大多數都運用了一項更高端的技術——能源回收通風技術。運用該項技術能在將室內污濁的空氣排出去的過程中把室內的冷空氣或熱空氣回收再利用,避免了開窗通風導致的能量消耗。 “雖然目前只有1%的新建建筑運用了空氣置換技術,但是我相信運用這項技術解決室內空氣質量問題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敝袊康禺a研究會人居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專家組組長開彥說。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