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向現代化信息化轉變 陜西煤炭開采邁向高產高效時代 |
(時間:2019-11-6 8:27:59) |
10月29日,記者從陜西省煤炭工業協會獲悉: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省煤炭生產方式逐步向現代化信息化方向轉變,煤炭開采邁向高產高效時代。2018年全省原煤產量達6.23億噸,約占全國17%,原煤產量穩居全國第三位。在煤炭工業的支撐下,火力發電、水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炭化工等行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陜西煤炭資源量大質優,煤種齊全、賦存條件相對優越,且伴生有豐富的煤層氣等資源。自北向南有陜北石炭二疊紀煤田、陜北侏羅紀煤田、陜北三疊紀煤田、黃隴侏羅紀煤田、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五大煤田和陜南秦巴山區零散賦煤地。目前,全省有9個市67個縣(市、區)賦存煤炭資源,資源總量3930.66億噸,居全國第四位。 新中國成立初期,全省多數煤礦(窯)采用原始的轆轤提升,井下采煤方法為十分落后的手工開采。20世紀90年代采煤、掘進綜合機械化全面普及,國有礦井全面實現機械化。進入21世紀,陜西煤炭工業進入黃金發展期。2002年,全國第一個年產千萬噸的礦井大柳塔井建成投運。2014年,全國首個煤礦智能化無人綜采工作面在黃陵一號井建成,隨后陜西省多個煤礦實現智能化無人開采。 目前,陜北地區生產煤礦數量占全省總量的近80%,在建煤礦數量占全省總量的近60%。其中,千萬噸級現代化煤礦16處,集中于榆神、榆橫大型礦區,產能規模達2.23億噸/年。主要煤炭開發單位有國家能源集團、陜煤集團、延長石油礦業公司、陜西匯森煤業公司、榆林能源集團等。 按照“三個轉化”的思路,陜西省相繼建成投產了一大批煤炭加工轉化、煤電一體化及煤層氣伴生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榆橫煤化工園區、韓城龍門煤化工經濟園區、蒲城煤化工園區、黃陵煤化工園區、彬長煤化工園區等新型煤化工集群迅速發展。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 為推進煤炭等大宗貨物運輸結構調整,國家規劃并建成了縱貫南北的重載運煤專線浩吉鐵路,規劃年運輸能力達2億噸以上。其集運線靖神鐵路于2019年9月建成投運,為陜北大型煤炭基地高效開發提供運力支撐。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