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一次能源消費以煤炭為主,而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70%以上。可以說,煤炭是我國國民經濟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主要驅動力。因此,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也是煤炭需求增長的主要原因。從煤炭需求與國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來看,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對煤炭的消費量也大幅度增長,煤炭消費增長與國民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說明在能源消費結構未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GDP是引導煤炭需求的主要原因。
影響煤炭發展的因素
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我國不僅面臨著完成工業化和城鎮化的艱巨任務,還面臨著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任務,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是我國“十二五”時期的主要任務。但是,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保增長”仍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基礎,國民經濟仍將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也決定了對能源和資源仍將保持旺盛的需求。
“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以及城鄉分布將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生活能源消費總量和品種也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這些都是影響煤炭需求的重要因素。
--經濟(工業)結構與煤炭需求。隨著經濟總量的增長,我國產業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從總體上來看,煤炭消費強度將不斷下降。目前,我國的煤炭消費主要集中在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幾大行業中,這些行業的產品都直接成為人們的生活消費品或重要的中間產品!笆濉睍r期,我國產業結構也將發生明顯變化,第一產業顯著下降,到2015年將下降到9%以下;第二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總體保持穩定,并有所增長,到2015年將達到49.6%;第三產業則相對穩定,基本維持在41%左右,但仍未超過第二產業的份額。從第二產業內部來看,制造業仍占主要份額,但“十二五”期間同近年來相比,并沒有表現出進一步的提升。
從行業結構上看,“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結構將繼續延續重化工業發展的態勢。--煤炭成本。煤炭作為資源性產業,其生產經營具有顯著的外部性,包括環境成本、安全成本、資源浪費成本等,煤炭生產所需的各種原輔材料價格也增加了煤炭的生產成本。決定煤炭成本的長期因素是煤炭儲量和可開采條件,我國煤炭雖然儲量相對較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同時,我國煤炭資源浪費驚人,目前,我國國有大型煤礦產量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65%,礦井回采率平均只有45%左右;產量約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35%的鄉鎮和個體小型煤礦,回采率平均只有15%~20%。
--技術進步因素。目前,我國煤炭氣化技術已比較成熟;煤炭間接液化技術在國外已經商業化,美國已完成第二代直接液化技術,我國也正在進行液化煤的性能和工藝條件試驗以及商業化可行性研究;水漿煤技術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成熟,目前我國的研究開發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煤炭液化和氣化技術為煤炭成為潔凈能源創造了條件,煤炭清潔開采技術和洗選新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大大提高了煤質,減少了污染,為煤炭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但是,目前,我國用于煤炭工業的科技投入嚴重不足:一方面,科技投入總量偏低,各級政府對于煤炭工業的科技投入仍以引導為主,雖然目前已將共性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究列入國家“863”、“973”等科技計劃,但對煤炭工業的科技總量投入還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煤炭科技投入不均衡,大型煤炭企業逐步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但研發投入強度仍然不大。
--國際經濟、政治因素。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國際產業分工體系逐步形成,與之相應,在世界上形成了對能源(包括煤炭)消費的地域特征,由于煤炭消費主要集中于一次能源消費,隨著世界加工中心向發展中國家的轉移,世界煤炭消費也將從發達國家為主向發展中國家為主進行轉移。 可替代能源的沖擊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常規油氣和煤炭已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能源來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新能源包括不可再生能源中的煤層氣、油砂礦、油頁巖、可燃冰、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以及可再生能源中的地熱、生物燃料、太陽能、風能等。從國際發展趨勢來看,世界各國重視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一些發達國家新能源的發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從總體上看,我國可替代能源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石油在我國能源消費中十分重要,但是從總體上看,石油供應緊張的局面日益嚴重。特別是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在世界越來越重視石油安全的情況下,石油供給受到外部環境的制約而難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我國擁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從總體能源消費來看,天然氣仍然具有較大的上升潛力。而近年來,核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日益受到重視,并得到政府政策的傾斜支持。可以預計,新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根據《新能源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將達到15%,將對煤炭需求產生長期的影響。
隨著世界對環境和氣候的重視,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最高政治會晤的首要議題。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和需求增長導致能源價格不斷升高,世界對化石能源的爭奪日益激烈。而依賴化石燃料的另一個后果是,過度排放對環境和氣候造成了嚴重破壞。發展低碳經濟是人類應對能源、環境和氣候安全挑戰的必由之路,也是人類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模式。低碳意味著經濟發展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或停止對碳基燃料的依賴,實現能源利用轉型和經濟轉型。發展低碳經濟,對我國過度依賴煤炭的發展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煤炭需求的預測
影響煤炭需求的以上各種因素,通過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最終決定了煤炭需求并在煤炭消費上反映出來。因此,對煤炭需求的預測,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影響煤炭需求的因素及其相互聯系。從總體上看,影響煤炭消費的因素雖然有很多,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煤炭的需求因素;二是煤炭的供給因素。
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形成對煤炭的外部需求,也直接決定了對煤炭的消費。而煤炭成本以及可替代能源的發展狀況,則直接構成了對煤炭消費的供給因素,也決定了煤炭最終消費的可能邊界。技術進步因素和國際因素則構成了煤炭消費的綜合影響因素,從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對煤炭的消費形成影響。煤炭產業的技術進步可能導致煤炭供給大幅度增加和煤炭利用效率的提高,從而降低煤炭成本,使煤炭使用更加普遍;而其它行業的技術進步也可能導致煤炭需求大幅度下降,如節能減排技術的普遍應用,會導致煤炭消費減少。而國際因素比較復雜,既可能導致世界煤炭消費的地域結構發生變化,也可能由于煤炭消費的外部成本上升而導致煤炭消費的減少。由此可以看出,一國的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是影響煤炭需求的最主要因素,而煤炭供給則決定了煤炭的最終消費量。
|